孔子的影响在中国无人能及,就连打着他老人家的旗号赚钱也是事半功倍。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还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果孔子泉下有知,他对“2D版《阿凡达》停映是为了给电影《孔子》让路”这样的消息会做何感想?
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称,2D版《阿凡达》部分下线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然淘汰,因为2D版对总票房的贡献不大。
《孔子》被政府背景的中影集团寄予厚望,它还有一些别的得天独厚之处—没有其他大片同期上映,拷贝数量破纪录,排片场次明显高于其他电影 导演胡玫在上映前就信心十足:“《孔子》不害怕任何影片,它有能力终结某部电影所谓的一片独大。”
但现在的状况距离片方的期待尚有距离。这部电影选在1月22日的周五黄金档首映,首日票房900万元,上映三天突破3800万。这个成绩对于一部长达两小时的文艺巨制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放在最近的大片中却仍然属于慢热:不去说《阿凡达》首映三天票房过亿,去年的国产片《建国大业》和《三枪拍案惊奇》实现票房过亿只花了四天。
好在只隔了一个周末,就有最新规定狠狠地撑了《孔子》这样的国产大片一把。
1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国内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国产电影年放映时间不得低于电影院年放映时间总和的2/3。而就在去年12月,WTO还在要求中国取消电影必须由一家国有垄断机构发行的规定。
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但另一面,与这位圣人有关的东西总是动不动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就在《孔子》电影“热映”之际,中国教育部下属非政府机构国家汉办的网络孔子学院也出尽风头,其运营服务项目的中标金额高达3520万元,而中标的这家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公司是在项目招标开始前的两个月才成立的,法人代表王永利竟然和国家汉办的一名副主任同名同姓。另一家被注意到的公司是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其法人代表胡志平也和汉办的四名副主任之一同名同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对于网民们的“给个话儿啊(《孔子》电影热门台词)”的要求,国家汉办表示,巨资并非仅用于网站建设,还包括后期运营和推广费用,下属公司中标并不违规。至于公司法人代表与国家汉办的两位副主任同名同姓的事,汉办还没有给出具体解释。
中国电影制度与WTO较力过程
01 2001年,中国承诺自加入WTO起允许以利润分成的形式每年进口20部外国电影。允许外商建设或改造电影院,但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之前中国规定每年可进口10部外国电影。
02 2007年4月,美国向WTO提起诉讼以解决中国的三项市场准入问题,涉及到电影的诉讼主要是针对中影与华夏两家国有企业在分销外国电影领域的垄断。
03 2009年8月,WTO仲裁小组针对上述申诉裁定:中国对美国书刊、电影和音乐实行的销售限制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定。
04 中国随后对上述裁决提起上诉,2009年12月WTO最终裁决维持原结果,中方表示遗憾。
孔子门前是非多
商业气氛浓郁的“祭孔”活动
2006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选定了五粮液为唯一祭祀酒,五粮液集团代表受聘“唯一民间祭祀人”。“祭孔”活动被指太过商业化,是以利益为目的的作秀。英国《独立报》对孔子有如下评价:他是一位不错的广告名人。
谁见过孔子尊容?
2006年,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一些学者认为,发布标准像缺乏历史依据,是一场商业炒作。孔子基金会否认了炒作一说。但是,谁也没有见过孔子,何来标准?反正现在电影《孔子》里周润发的孔子造型仍然是按照吴道子版孔子像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