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孔维克说,以“孔子”命名的各类奖项日渐增多,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时甚至引起不良影响,需规范和加强管理。
作为来自孔子故里山东省的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近年来十分关注以“孔子”命名的各类奖项。据他搜集整理,被媒体报道过的由各类主体主办的“孔子”奖已近泛滥,不乏权威性缺失、标准不清、程序不明、监督不足等问题,有时甚至引起重大争议。
孔维克说,为推广和弘扬中国文化,以“孔子”之名设立各类奖项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评选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亦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国家形象。因此,对“孔子”类奖项的规范、监督与管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他建议,对以“孔子”命名的奖项严格审批,对已经设立的奖项进行审核,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支持保障,必要时可考虑由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社团牵头整合,以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系列奖项。(王子辰)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
两会提案:关于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
编者按: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孔维克提交的《关于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的提案》引起了很大反响。孔维克委员在提案中表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在凝聚社会共识、宣传中国文化、推进儒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发酵,以“孔子”命名的奖项日渐增多。部分奖项存在评比不透明,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削减了孔子奖的权威性,损害了孔子的形象。该提案的提出正中当前孔子奖问题之要害,对于儒学在当代的传播意义重大,当引起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
一、“孔子”类奖项的现状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代表着中华文明的高度和深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一批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应运而生。此类奖项有以下特点:
1、评选对象面向全球
奖项多为国际性奖项,对世界范围内在各自领域作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奖励。政府主导的“孔子教育奖”和“孔子文化奖”、民间设立的“孔子奖章”以及香港的“孔子和平奖”、日本的“孔子文化奖”都是面向全球进行颁发。
2、涵盖范围广泛
奖项涵盖领域众多。政府主导的“孔子文化奖”主要表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普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孔子教育奖”旨在奖励在从事农村成年人、辍学青年、尤其是妇女和女童的扫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等;民间设立的“孔子奖章”分为大同、仁爱、诚信等奖项,面向全球表彰在社会、文化、教育、经济、创新等方面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绩卓越的团体和个人;“孔子儒商奖”侧重经济领域;有些高等院校设立的“孔子奖学金”侧重奖励学生;香港民间设立的“孔子和平奖“表彰为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各国各界人士;日本民间设立的”孔子文化奖“分为孔子文化奖、孔子艺术奖、孔子文学奖、孔子仁爱奖、孔子经营奖、孔子儒商奖、孔子仁医奖、孔子文化财产保护奖等奖项,表彰对中日友好和孔子思想传播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界人士。
3、举办主体多样化
“孔子文化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组织评选。“孔子教育奖”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以中国政府名义设立。其他奖项多由民间组织设立。“孔子奖章”由曲阜市孔子文化发展促进会、《走进孔子》杂志社、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中国教育培训联合会、济宁穿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民间组织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起设立;“孔子和平奖”2010年12月最初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设立,次年由在香港注册的民间机构“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孔子和平奖”,由日本世界孔子协会、日本《中国巨龙》新闻集团和日中韩经济贸易促进协会于2011年创办。
二、“孔子”类奖项存在的问题
“孔子”类奖项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此类奖项在宣传中国文化、推进儒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权威性
孔子在中国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决定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奖项必须具有权威性。但由于创立时间较短,加之人们对孔子的认识存在差异,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除了政府主导的中国“孔子文化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外大多都不具有权威性。
2、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
除政府主导的奖项外大多缺少规范性章程,标准不高,程序不规范,造成评选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评选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成就。
3、缺乏监督机制
评奖的监督一般有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现有“孔子”类奖项的评选大多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4、评选乱象丛生
有些组织不经报备,擅自评选,真假难辨,扰乱视听。就拿“孔子和平奖”来说,2016年1月8日,中国文化部不得不在网上发表声明说:“‘孔子和平奖’评选活动系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保护部2010年自行发起,因该部未经批准擅自对外举办评选活动发布会并冒用‘文化部’名义,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于2011年9月叫停此活动并撤销传统文化保护部。六年来。“孔子和平奖”分别颁给了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莫桑比克总统穆加贝,除一诚法师外无一亲自领奖,有的还发表声明不接受,成为国际闹剧,中国文化部不得不发表声明说“非中国政府官方举办,与文化部无关”。此举通过恶意炒作,刺激西方媒体神经,以小博大赚取名头,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规范“孔子”奖项的建议
为推广和弘扬中国文化,以“孔子”之名设立各类奖项本身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评选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亦十分严重,甚至会影响国家形象。因此,对“孔子”类奖项的规范、监督与管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建议如下:
1、对以“孔子”命名的奖项严格审批
现有以孔子命名的奖项的举办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政府性奖项,亦有民间组织主办的奖项。对于民间组织设立的以孔子命名的奖项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国家主管部门可以征求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等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门社团及曲阜文物主管部门等单位的意见。
2、对已经设立的奖项进行审核
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类奖项的举办主体严格进行审核。对于不具备资格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坚决予以撤销。中国和中国大陆以外注册的民间机构,凡是不向中国政府备案的奖项,绝对不允许在中国或中国大陆活动。
3、加强监督检查
对此类奖项评选的机制、体制不健全的,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举办方尽快完善各项制度,从而确保奖项评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强化支持保障
对于现有“孔子”类奖项中具有较高声誉、影响范围较大的,诸如孔子文化奖等,有关部门应从资金、政府等方面加强支持保障,提高获奖者奖金数额,增强奖项的宣传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奖项。
5、立法规范
从长远来看,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孔子的形象必须得到切实的维护,以保障其正面的价值想象和定位。应立法规范社会对孔子形象、名称的使用,禁止非正常手续随意使用孔子的名称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包括各类评奖等。
6、资源整合
针对目前孔子奖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由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社团来牵头整合目前的各类孔子奖项,形成具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类似于诺贝尔奖的孔子系列奖项。就目前来看,这项工作交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这样的机构来承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可由文化部牵头指定这些单位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研,拿出可行性报告,经过充分论证后再组织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我为什么要呼吁为孔子奖正名
编者按: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孔维克提交的《关于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的提案》引起了很大反响。孔维克委员在提案中表示,近年来,以“孔子”命名的奖项日渐增多。该提案的提出正中孔子奖问题之要害,对于儒学在当代的传播意义重大,当引起重视。
对此,中国孔子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孔维克。

问:您为什么提交《关于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的提案》?
答:近年来,我们看到从中央的重视到“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国内“孔子学堂”的推广普及,还有民间的一些文化组织、机构都开始使用“孔子”这一文化符号。由此出现了使用“孔子”命名的各种奖项、各种活动。“孔子”类奖项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虽然这是好的现象,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权威性,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评选乱象丛生等问题。任由这些问题发展下去不进行监管的话,必将损害“孔子”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国家形象。所以我今年做了这样一个提案,规范以“孔子”命名的奖项。
现在“孔子”奖的乱象,反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反作用,而不是积极的建设作用。国内外也出现了“孔子仁爱奖”“孔子艺术奖” “孔子仁医奖”“ 孔子儒商奖”等,没有专业评委,被评选人也不能代表评选领域内最高水平,造成“孔子”类奖项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孔子奖”的评选可以由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门社团来进行监管,比方说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等权威组织。在奖项设立、评选程序、评选标准、评选结果上进行指导和审批,保证公正、权威、透明。
问: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都逐渐重视传统文化,您又怎么看对孔子文化的重视?
答:从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包括孔子文化就开始批判,所带来的恶果越来越清楚了。传统文化的断裂、道德的滑坡都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关。到十七大提出了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的理念,开始对传统文化真正的重视。
当年谷牧副总理以中国孔子基金会为平台,最早在学界开始对孔子文化的肯定。但当时从社会层面还没有得到认可,曲阜做祭孔仪式也是表演性的。后来曲阜孔子文化节逐渐提升到曲阜市、济宁市、山东省领导出席,再后来中央领导人出席。近年来,对孔子文化的重视越来越明确。
#p#副标题#e#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在正式场合不止一次的谈到了孔子文化。2013年习总书记到曲阜视察做重要讲话,2014年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也做了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在“四个讲清楚”中,第一个讲清楚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后三个基本都是说中华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习总书记的讲话是非常重视和肯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他强调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是连续的,不可中断的。
问:当前的“孔子”类奖项评选对象面向全球、涵盖范围广泛,评选乱象丛生,您认为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可以涉及哪些领域?
答: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伟大的教育家,可以设立“教育”奖。孔子思想提倡“和”文化,并且周游列国主张礼乐教化,不赞成用战争方式解决问题。由此考虑可设立“和平”奖,但是涉及到政治层面,影响到全世界范围,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奖项需要更慎重。孔子晚年删《诗经》修《春秋》定《礼乐》序《易传》,所以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可以设立奖项。孔子弟子子贡也是著名的儒商,也可以考虑设立“儒商”奖项。关键是奖项设立以后,怎么规范执行,哪些专家参与,怎么设置程序、评选工作是否权威。
问:《提案》中您建议可以由全国性专门社团参与审批或监管,对此您能解读一下吗?
答:现有“孔子”类奖项的举办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政府性奖项,亦有民间组织主办的奖项。对于民间组织设立的以孔子命名的奖项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国家主管部门可以征求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等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门社团及曲阜文物主管部门等单位的意见。
针对目前孔子奖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由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社团来牵头整合目前的各类孔子奖项,形成具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类似于诺贝尔奖的孔子系列奖项。就目前来看,这项工作交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这样的机构来承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可由文化部牵头指定这些单位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研,拿出可行性报告,经过充分论证后再组织实施。
国家相关部门对民间现有孔子奖项的举办主体严格进行审核,把孔子奖提升到国家级奖项,做到孔子奖的严肃性,不能随便设奖、随便发奖。借鉴诺贝尔奖,比如中国孔子基金会把基金变成奖金,支持和奖励在某一领域获得杰出贡献的个人。有些奖项比如“和平奖”,可以和权威组织合作开展评审工作,中华孔子学会、国际儒联等都可以参与监管。
问:为推广和弘扬中华文化,以“孔子”命名设立的各类奖项本身具有积极作用。您认为孔子文化对当代中国有哪些重要意义?我们将又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
答: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了中国人的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道德礼仪、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沃土壤。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今天走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道路的延续,不能割裂。从这个角度来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发展需求。
举例来说,有人说山东的沂蒙红色文化,好像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立的。我说,齐鲁文化和沂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沂蒙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当代体现。这次我还有个提案《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现在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以前我们的概念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理解的是加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应该使用化学的方法,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转化”。我们古代的好多东西,去掉了糟粕,取其精华直接用也不行。古代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把古人的思想转化到当代。比如《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他说的那时候交通不便利也没有通讯工具,要在父母身边尽孝。今天交通、通讯的发达,只是守着父母耕作过的土地怎么发展呢?所以今天“远游”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应该多和父母打电话通视频,了解父母的健康情况,也不让父母担心自己,有条件的可以请家政帮着照顾父母。这就是把古人尽孝的思想转化到今天能理解的方式。我们就应该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转化到当代思维,这样我们就能做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在增强。孔子奖的评选也将涵盖全球,您认为孔子文化将如何影响世界?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总部的大厅上。这就是孔子思想,非常适合于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也认为,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
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1世纪人类有很多问题,环境问题、战争问题、资源问题等,孔子思想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而是启迪我们,并将成为人类解决问题、获取智慧的金钥匙。(孔祥建)
儒学专家点赞政协提案:支持规范以“孔子”命名的奖项
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所做的《关于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的提案》,近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也引起了国内外儒学专家的关注。对于此项提案,儒学专家吴光、秦兆雄等都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孔维克委员的提案指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更应当加强规范以“孔子”命名的奖项。
孔维克在提案中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在凝聚社会共识、宣传中国文化、推进儒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孔子”命名的奖项日渐增多。个别奖项存在评比不透明,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削减了孔子奖的权威性,损害了孔子的形象。对此类奖项加强规范,对于儒学在当代的传播意义重大。
“我非常支持孔维克先生的提议,应严格规范以孔子命名的评奖活动。”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暨法人代表、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吴光仔细阅读了孔维克委员的提案后立即表示赞同。他说,近年来,这类评奖活动弊端层出,尤其是所谓孔子和平奖的评选活动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也玷污了孔子与儒学的名声,应该予以取缔。
吴光先生在提案的基础上补充了更加具体的建议:第一,凡是以“孔子”命名的奖项,涉及国际人士与团体的,评选主体必须是经由民政部登记的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如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或国家级的新闻媒体;只涉及国内人士与团体的,评选主体必须是经由省级民政厅局登记的省(市、区)级学术团体,或省(市、区)级新闻媒体。第二,以“孔子”命名的重大奖项的评选活动应由文化(或教育)部、厅、局统一管理,包括事先报批、事后审核等。审核机构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最终评选结果进行复核,并进行无记名投票逐一表决。未经权威管理机构核准不得公布评选结果。第三,凡是在境外(包括港、澳、台)登记注册的组织与法人,没有资格在中国大陆地区组织“孔子”奖评选活动,违规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副会长解光宇对“规范以‘孔子’命名奖项”的提案也表示了支持。解光宇认为,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杆,对孔子的尊重,不仅应体现在内容上尊重他的思想和学说,同时应该还体现在形式上。他指出:“不可否认,各种以‘孔子’命名的奖项,都是出于对孔子的尊重,但不能泛化了这类奖项的设置和评选,高质量和权威性应该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就像‘文化’一词一样,什么都冠以‘文化’,实际上也就没有文化了。”
解光宇表示,支持孔维克委员提出的规范建议,应该从目前现状入手,延续那些获得学术界和社会普遍认同的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同时,规范那些层次水平底,认知度不够,纯粹为了评奖而设置的奖项,逐步交由国家级行政组织评以“孔子”命名的奖项时,可委托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来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可保证其专业性和权威性。
也有国外儒学专家关注到这一提案。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教授秦兆雄,作为研究孔子和儒学的专家,秦先生多年往来于中日两国儒学文化圈,对两国情况比较了解。看到该提案后,秦兆雄先生说:“这个提案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提出了我一直想提的建议。非常希望能有像中国孔子基金会这样的专门团体来具体落实这项提案。”
目前,以“孔子”命名的奖项包括“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奖章”、“孔子和平奖”、日本“孔子文化奖”、“孔子儒商奖”等,这其中大多奖项面向全球评选,涵盖范围广泛,举办主体多样化,影响范围等等不一而足。(杨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