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据中新社报道,11月14日,距今2000多年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上面发现有记录孔子生平的文字及孔子画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虽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但海昏侯墓的主椁室仍保存得非常完整,并没有被打开过,所以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对主椁室的清理工作,或将揭开墓主人身份这一最大悬念。
当天上午,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出土时呈倒地状,已碎裂成多块。考古人员在清理屏风表面时,发现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
记载有孔子生平的屏风出土,这一发现令现场的考古领队杨军大为兴奋。他表示,“在西汉时期,屏风一般为皇宫贵族使用,一般与床榻并列使用,这将为墓主人身份提供全新的证据。”
此外,杨军透露,在墓室另一边,很有可能出现一件床榻,“屏风出土位置在西室,这里是墓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那么按照这个结构,‘西室为堂、东室为寝’,推测东室内会出土床榻。”
考古专家还表示,这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由于漆器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内,专家组在拍照后及时提取,随后将这扇屏风打包运入实验室。(柳俊武 刘占昆)
考古人员在海昏侯墓遗址主椁室的发掘现场清理漆器屏风(万象 11月14日摄)
又讯
昨天(14号),已经考古勘察了5年的海昏侯墓,正式开启了对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也标志着对主椁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开帷幕,墓主人身份这一最大悬念,也可能由此揭晓答案。
昨天(14日)上午十点多,海昏侯墓主椁室西面,一片欢腾,两枚马蹄形金器破泥而出。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容器、用水冲洗、拍照并且编号。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现场发掘队队长杨军介绍称,它的后面有“上”字,西汉时期,黄金被称为“上币”。
杨军介绍,大小两枚金器成色好,上面有纹饰。长度不超过一个巴掌长,将进入实验室清理。
杨军告诉记者,马蹄金由皇帝赏赐诸侯王,诸侯王以这个做定制,每年向皇帝朝廷进贡,或作为诸侯之间的馈赠礼品。它是一种称量货币,也是墓主人的身份象征。
而在同样的位置,不到两米处,有多块漆屏风组件比马蹄金早出土20分钟。屏风现场关联拼接后,整体宽40-50厘米,高50-60厘米。上面发现人物像和题字,题字部分“孔子”“颜回”清晰可辨。还记录了孔子生平一类的内容。专家初步推测,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是海昏侯生前所用。
国家文物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指出,显然,孔圣人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这对我们认识儒教在统治中诗文特殊作用意义很大。整理以后,能提供好多新鲜资料给我们。
在此前的5年时间里,考古人员共勘探墓园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的面积约1万平方米。目前,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和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海昏侯墓有没有黄肠题凑?会不会出土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现场的两位专家胡东波和李存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胡东波认为,他死的时候是个侯,不可能用题凑。
李存信则认为,按照周礼来讲,不够王一级的不应该有金缕玉衣,作为一个侯,他比王低,就不可能有这些玩意儿。陪葬制度非常严格的,你能享受到什么样等级的陪葬、待遇,都有规制来进行。
据专家初步判定,墓主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但是海昏侯墓的主椁室仍然保存得非常完整,并没有被打开过,主椁室“前寝后堂”的布局,已经初步清晰。专家推断,主椁室东面为寝室,也是主棺所在位置,中间有条过道,方便举行祭奠仪式。西室为书房和会客之所。主棺至少有两层,具体大小将在晚些时候确认。整个主椁室的清理工作大约在12月10号结束。
国家文物考古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考古院研究员焦南峰指出,海昏侯墓地的发掘,到目前为止都很顺利,成果也相当显著。之前发掘过很多墓,但大多数墓都被盗了,而这个墓从勘探发掘到现在,比较完整的、保存比较好,确实很让人高兴。
据了解,12月10号左右,海昏侯主棺将吊运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考古,届时,海昏侯墓主人的神秘面纱,将有望揭开。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主人到底是谁?考古界曾经猜测,是汉废帝刘贺。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虽然仅在世33年,但刘贺经历了王、皇、侯三种身份。
公元前88年,时年5岁的刘贺在山东昌邑国也就是在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前昌邑村继承了昌邑王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这是王的身份,那在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无子,时年19岁的刘贺被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为帝。不过,刘贺在位仅27天即遭废黜,并被送回了封地昌邑,削去王号,史称汉废帝。
公元前63年也就是元康三年,30岁的刘贺被汉宣帝改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并在南昌北60公里处建城,为第一代海昏侯。根据地方史料记载,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的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
而在之前的发掘过程当中,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漆皮陶酒器和厨具,特别是带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的青铜鼎、灯,以及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在综合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导致引发了猜测,这个墓主很有可能就是刘贺。(央广)
一个盗洞揭开2000年前侯国神秘面纱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秦汉考古史上重大发现,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
目前,海昏侯墓考古已经进入最重要、最关键的主椁室清理阶段。继14日从主椁室清理提取了屏风、马蹄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15日考古人员把重点放在漆器的清理提取上。





一个盗洞
揭开2000年前侯国神秘面纱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也就是后来的海昏侯墓考古领队,在家中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有村民反映,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杨军说,当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地方史料这条记载,传闻中的刘贺墓与发现盗洞的古墓位置非常接近。
杨军当即从南昌市驱车1个小时左右到了观西村,在镇村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找到了那个盗洞的位置。在同伴的帮助下,他戴上安全帽、绑着安全绳潜下约14米深的盗洞。“沉到盗洞底部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杨军说,“我初探了一下,规模很大,需要上报更高层!”
当地村民的及时上报,避免了墓园被进一步破坏,主墓得以保存完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对这处高等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5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海昏侯墓的发掘由地方上升到国家级,并委派以一流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专家共5人组成的专家组常驻工地指导考古工作。
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这处2000年前的墓园和周边遗址的面纱逐渐被揭开。
“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以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布局之完整、祭祀体系之完备,为考古史上所罕见。
一座王侯墓
留下多少文化遗产?
5年来,考古人员勘探了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约1万平方米。“考古过程非常艰辛,但成果也超乎了大家的预料。”杨军说。
记者跟随杨军进入海昏侯墓。他在主椁室中向记者介绍,以主椁室为中心,周围环绕以回廊形藏阁,藏阁分东南西北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又以木板间隔,形成十多个功能不一的储藏空间。“墓主人生前所喜好全部物品都带到了墓室,深刻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情结,完全符合西汉列侯墓葬规制”。
截至目前,在主墓室藏阁的发掘中,迄今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6000余件。加上车马坑和其他祔葬墓出土的文物,文物总数已经超过1万件。
记者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特展上看到,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等等。专家介绍,这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
#p#副标题#e#多个第一
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即使对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来说,也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车马陪葬坑
车马陪葬坑位于主墓西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3000余件错金银装饰的精美车马器。
——在我国汉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偶乐车
考古主墓甬道中发现的两辆偶乐车,被证实一辆配有1件錞于和4件青铜铙,一辆配有建鼓。这印证了文献上关于先秦乐车上錞于、铙与建鼓搭配组合的记载,是我国汉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偶车马和真车马坑勾勒了西汉列侯出行图,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
——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将“千文一贯”币制前推了1000年
主墓的北藏阁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相当于50公斤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特别是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发现我国最早的孔子像
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在人物下面还有题字。题字部分除能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专家初步判断,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这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
考古专家认为,随着考古发掘进展,主椁室、主棺里还会有更精彩的发现,非常值得期待。(新华社)
海昏侯墓七大谜团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阶段性发掘成果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专家对出土文物的解读,生动地勾勒了西汉王侯的奢华生活场景,但目前仍有多重谜团待解。
谜团一:
“摸金校尉”都没有找到的宝贝
看过小说《鬼吹灯》的读者,都知道“摸金校尉”的厉害。“摸金校尉”是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所设军衔,依靠盗墓取财来贴补军用;部队打到哪儿就盗到哪儿,哪座随葬品多就盗哪座。汉人一向讲究“事死如事生”,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贵族阶级厚葬成风。这一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也成为“摸金校尉”们的重点对象。因此,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谜团二:
海昏侯墓为何保存完好?
海昏侯墓并非“完璧之身”,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盗洞。其中一个是2011年被村民发现的,深约14米,直通主椁室的中心位置。但万幸的是,棺椁外层覆盖了多层木头保护,盗墓贼没能打通,且主棺并不在椁室正中。另一个则在墓室的西北角,洞内留下一盏五代时期的灯具,考古专家据此判断其为古代盗洞。但五代的盗墓贼也没能进入主椁室,仅仅损坏了西北角的几个漆箱。
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江西曾发生一场大地震。这为海昏侯墓提供了天然屏障。公元318年发生在豫章郡的大地震,使原来的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也让海昏侯墓墓室坍塌,被地下水淹没。而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该墓得以幸免。
谜团三:
如何确定海昏侯本人的墓?
海昏侯墓园中有两座主墓、七座 葬墓和一座车马坑,那么如何判断哪座墓才是海昏侯本人呢?
记者了解到,侯和侯夫人两座主墓占据了墓园最高亢、中心的位置,有东、西两座封土,西为侯,东为侯夫人,均呈覆斗形。而土丘坟的形状从战国时起即以方形为贵,即覆斗形。七座 葬墓、一座车马坑主要分布在墓园东南面、北面和西面。
其中,封土堆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海昏侯墓封土堆上覆盖的杂草、灌木、荆棘非常浓密,从外观上看,其封土堆比左侧侯夫人墓显得小一些。但考古专家们分析,汉代以右为尊,右侧封土堆下的墓主人可能更尊贵。果然,当考古队对两个封土堆的地表进行清理后发现,西汉海昏侯墓的封土堆明显要比侯夫人墓封土堆大,而且夯土、祭台等也都比左边的大。
谜团四:
椁室为什么看着像“豪宅”?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汉代葬制的西汉列侯墓,之前发现的一些汉墓多沿用楚制。其椁室面积达400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阁、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说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点也不夸张。
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北回廊按功能区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回廊按功能区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东回廊按功能区分为厨具库;南回廊甬道两侧为车马库;甬道按功能区分为乐车库。此外,每个功能分区均发现有属遣策一类的带有文字的木牍和各式造型的青铜灯。其中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说明这位海昏侯不仅“豪”,而且很有文化。
谜团五:
和马王堆相比谁的价值高?
在此前发掘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中,以长沙马王堆汉墓最受关注。但是,马王堆汉墓的墓园没有保存下来。
从墓葬的保存情况来看,海昏侯墓葬更胜一筹。国家文物局特派专家组对海昏侯墓葬的评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此外,马王堆汉墓中丞相利苍的墓在唐代就已被盗,其后又经多次盗掘,破坏极为严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毁,墓主人的遗骸散乱不堪。而海昏侯墓则没有古今盗墓贼得手过。
从出土文物数量上来看,马王堆汉墓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海昏侯墓除主椁室外已出土万余件文物;从文物珍贵程度上来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和大量帛书文献震惊世界,而海昏侯墓也出土了青铜火锅等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最令人期待的主棺目前尚未打开。
谜团六:
有没有可能出土玉衣?
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是用玉片制成的玉衣。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而成,称之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分别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发现玉衣逾20件,金缕玉衣仅5件。
列侯作为秦汉二十等爵制的最高一等,地位仅次于皇帝和诸侯王。列侯下葬时是否身穿玉衣?如果穿,是什么等级的玉衣?尽管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出土金缕玉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其当过27天的皇帝,会不会有例外呢?这些谜团,只能等待开棺定论。
谜团七:
墓主人最可能是哪一代海昏侯?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 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第一代昌邑王刘 的儿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目前,有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很可能是刘贺,如,很多“昌邑款”的漆器,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
此外,还发现了书写墓主给朝廷奏折副本的木牍。但专家也表示,如果棺内能发现刘贺的印章或者有他名字作落款的木牍,方能成为认定墓主身份的关键性证据。(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