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
所谓故里,即故乡。而“故乡”指出生地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中国古代有“桑梓、家山、故国”等多种雅称。名人故里之争,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古代在地方志的编纂中,当地编纂人出于提高自身地区文化积淀的主观愿望,把一些与该地有联系的名人“归属”到当地,结果就出现几处地方都是同一名人“故里”的记载。
近年来,随着许多城市纷纷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炎帝、尧帝、舜帝,到老子、姜尚、皇甫谧,再到诸葛亮、赵云、李白、曹雪芹,乃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西门庆等,都引起了诸多城市之间的争抢。
要说名人故里之争为何如此喧闹不已,背后的地方经济利益之争至为关键。改革开放至今,在我国各地举办的文化节等活动中,运用最多的一句宣传口号或理念便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名人故里争夺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我认为“故里经济”主要是文化旅游。首先要承认“故里经济”在不少地区的确促进了民生发展,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文化旅游常常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起到比较关键的积极作用。
正如许多媒体报道所称,“他们争夺名人故里,并非真对那些古代名人有多崇拜、多敬仰,而是想通过招商引资或打造旅游城市来发展地方经济。”名人故里之争实质是各地在利益驱动下为了资源经济而博弈。
但是,在承认开发“故里经济”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必须保持决策冷静。其次要坚守经济理性。一些些地方,追求所谓的“名人故里”,已经无视历史事实去凭空臆造,把一些神话人物和传说当成文化遗产来“创造”历史。更有甚者,无视道德、伦理底线,一些城市甚至投资制造文化“假古董”、仿古和人工文化景观,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对待董永籍贯纷争等这些情况时,应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学家对名人故里真假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当然可以争论,但不必争抢。至于那些存疑的内容,即使暂时搁置,也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强行下结论。不妨在争论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研究,为发展一方经济发挥“名人故里”的积极作用,大家不妨把这种无聊的“名人故里”之争当做“七夕节”的一场“好戏看”。
天仙配之七仙女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