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据成都晚报报道,昨日上午,成都市71050名考生步入全市56个考点,9时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正式开考。在今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中,“互联网+”、创业、四川新村建设、“书香之家”评选、保护生态环境、整治不文明旅游、精准扶贫等现实题材都进入了考题,儒家经学内容也大量进入考题,而作文则考考生“如何做人”。
高考考题
语文“与时俱进”
作文题“老实和聪明”
考生引入《我是歌手》《甄嬛传》人物
今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为:在班会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的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的未必是真聪明。
…………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都市铁路中学考点一名张姓考生表示,自己落点是 “老实的聪明人”,并在文中以《甄嬛传》的敬妃为例。在他看来,《甄嬛传》的各色鲜明人物中,敬妃娘娘属于“老实的聪明”。她在深宫中不似华妃和皇后的强势,却以自己的处世之道在明争暗斗中为自己谋得了满意的人生结局,这也是一种智慧。
“我采用的是议论文格式,用了3个人物作为事例,古代现代都有。”该考点的谢同学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他选取了抗金英雄岳飞、《我是歌手》人气爆棚的“秋裤男神”李健、南宋奸臣秦桧,前两人都兼具聪明与老实,第三个只是看似聪明,“我的落点在做人既要有聪明的时候,也应该有老实的一面,其中的‘聪明’不是秦桧那种损人不利己的小聪明,‘老实’也不是他那种虚伪的墙头草做派。”
专家点评:此次高考的作文明确指向“学会做人”,“老实、聪明”是一个小切口。老实、聪明,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思考现实与未来的张力。作文题从对“老实”和“聪明”在语言层面的认识和感受,到对“老实”和“聪明”在社会、人生层面的思考和辨别能力,要求具有辩证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提供了现成的观点,却未必是唯一的、最佳的和最适合个体考生的看法,省略号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选择空间,这样的开放性有利于优生的发挥,也会强化区分效果。
儒家经学、互联网+入题
让当代考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多位考生表示,今年的语文阅读题有点难,给的材料不太容易理解,文言文翻译也有一些平时不常见的词句,比较棘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儒家为人处世的主要原则也列入考题。
专家点评:此次考试的文言文材料选择了《两汉经学》和《虞溥传》等。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五经是儒家的核心,两汉经学传承文化、经世致用,可谓治学圭臬。虞溥大力提倡办学,其训诫对当代学子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有一道“拟写一则宣传语”的考题,要求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还有一道题的选项中则出现了“互联网+”这样紧跟时下热点的新词汇。
专家点评:创业创新、人际关系处理、学会做人,无不是当前和未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点评专家系成都市教科院特级教师程一凡)
数学“难度一般”
部分考题由教材习题改编
专家称对“减负”有良好导向作用
在昨日下午的数学考试中,成都八中考点除了一名考生提前在4点55分走出考场,几乎所有的高考生都在考试结束后才步出考场,家长们甚至讨论起“是不是题目太考脑壳了”。但据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多位理科生反映,此次数学考试“中规中矩”。
专家点评:此次试题高度重视教材价值的挖掘与联系,有的题目直接由教材的例题或习题改编,有的问题产生于教材背景。“这种立足于教材编拟高考试题的理念和方法,充分保障了试题背景的公平性,能够有效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重视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点评专家系成都树德中学特级教师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