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4日。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年前的今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此前,习总书记要求山东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此行,习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山东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一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锐意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稳速提质增效升级,开创了全省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肩负党报集团的责任,11月11日至23日,大众报业集团倾力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山东答卷”融媒体大型报道,全方位展示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际行动、实际成果的“山东答卷”。“答卷”既出,人人“点赞”,人气“爆棚”。
沉甸甸的嘱托
沉甸甸的使命
山东被称为“中国的缩影”,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党的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莫不如是。山东真正发展好了,既是对习总书记要求与期许的洪亮回答,也是对全国、全省人民的洪亮回答。
正如“山东答卷”中所展示的,一年来,山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农”工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等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归根结底来自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一年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荡陈年积弊,树为民新风,加快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山东人的精、气、神愈发饱满。
毋庸置疑,当前,山东的发展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转调任务十分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民生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山东时不我待。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当前,我省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点。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表示,新形势就要有新要求,我省要继续当好全国的领头雁,在发展思路上必须领先一步。“山东必须把握全国大势和我省的阶段性发展特征,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高福一认为,只有思路领先,山东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迈向更高层次。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能不能坚定不移地推动转调,会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少安表示,经济下行,会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承压,但政府要忍住“阵痛”,并且通过切实的转调使之仅成为“阵痛”。
“前期的改革基本上是单兵推进,下一步改革的关键词是法制化、规范化、系统性。今后,全省改革将是系统性的全面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都要推。”省编办副主任刘维寅表示。
改革已成共识,发展空间巨大。对山东来说,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把握新常态的规律和特点,牢牢把握全省工作的正确方向,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到前列。
把握新常态
山东再出发
“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们将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事项的推进和落实。”刘维寅介绍说,目前,市县两级的政务服务,80%至90%的都已经进平台。年底前,我省将出台深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意见,通过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进一步规范流程、加强监管等措施,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
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当前,如何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省发改委主任张务锋说:“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产业升级、转变发展理念,融入到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中,按照‘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要求,围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省人民热切期待的重大事项,把重点抓起来,把亮点抓出来。”
习总书记曲阜之行后,“诗书礼乐”之声在社会上传来更多更广的唱和。济宁市市委书记马平昌表示,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孔子研究院建设,提升孔子研究院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加强对外传播交流,更强地发出孔子家乡的声音;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打造儒韵民风示范样板。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山东信心十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齐鲁大地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谱写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新篇章。
(稿件采写:王洪涛 吴洪斌 吴宝书 李剑桥 张国栋 娄和军 卞文超 赵洪杰 薄克国 吕光社 隋翔宇 统稿: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