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包括一些党报、党刊、党台等在内的很多中国新闻媒体,以及部分媒体工作者,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在很大层面上普遍跟新闻敲诈、虚假新闻报道等影响非常恶劣的问题密不可分。
多年来尽管各方都在努力解决之,然有的问题至今还是十分严重。因此,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2014年年初,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记协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据媒体报道,此次专项行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这既是国家之幸,又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之福。
而据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月18日下发通报,要求各新闻单位对记者站、网站、经营部门、采编部门进行集中检查清理,认真纠正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把好新闻采访关,禁止记者站跨行业、跨领域采访报道,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显而易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为主管部门,其发出上述通报,既是履行日常职责,又是使出配合“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组合拳。
就一般逻辑而言,上述通报会很快成为中国所有媒体的行动指南和尚方宝剑。也就是说,无论社会如何评议,都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通报的神威。
可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赋予的“言论自由”之权利,亿万中国网民热议热议,也是无可厚非的。何况,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高屋建瓴地讲过,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全力支持舆论监督,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座谈会时直言“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还有,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曾经明确指出,网络问政要允许群众“骂娘”。
是故,笔者也发表一些拙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磅推出上述通报,可谓用心良苦。中国任何一家媒体都当深深地理解之,并尽可能地贯彻执行之。然而,中国的新闻媒体绝不能因此就“自宫”,因为新闻媒体“自宫”,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说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罢,说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也罢,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任何国度都不能将新闻媒体完全等同于宣传机器”。对此,中国媒体及其主管、主办方的有关领导,应当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何况,如果一家中国新闻媒体仅仅将其定位于宣传机器,那么,不但会失去无数的读者,或者观众、听众,而且不符合马列主义新闻观;同时,也是违背中国执政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的。还有,新闻媒体及其主管、主办方,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好恶心,而严重地影响其的身心健康。
当然,在现实的语境下,中国的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不可能脱离某些“特色”。何况,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等等,实际上本该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
笔者多年的观察表明,中国不少新闻媒体及其主管、主办方,往往是抱着讨好“上面”的心态去做事,甚至会极端地“歪解”主管部门的意思。譬如,像此次通报中提及的“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十有八九会被某些新闻媒体及其主管、主办方,依照其惯性思维“歪解”为上面不让搞批评报道了。这貌似领会了“上意”,实是给“上面”帮倒忙、添乱。
事实上,中国执政党向来重视舆论监督,历来倡导批评报道。不然,就不会容许中央电视台等权威性至高的新闻媒体设立诸如“焦点访谈”之类的“揭黑”平台,也就不会容许中国媒体设立“新闻评论”栏目或频道。还有,也就不会容许中国新闻媒体批准或指派其记者去做批评报道。此次通报,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收紧”,或者说严格、规范了“批评报道”的自由度。
概而言之,面对这次通报,中国新闻媒体不要“自宫”,因为新闻媒体“自宫”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当然,面对主管单位的号令,任何一家新闻媒体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同时,中国所有新闻媒体都理当不断地加强自律。
延伸阅读:
广电总局:“不允许记者做批评性报道”存在误读
6月18日,《河南青年报》违法违规案、《西南商报》记者张豪违法违规案等8个第二批典型案件被曝光,进一步推动“双打”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在专项行动正持续深入推进之际,悦读中国官方微博就网友关心的问题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蒋建国书记。
#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访谈正式开始,悦读中国的第一个问题是:6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媒体再次曝光了8个新闻敲诈案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们的视线再度聚焦到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专项行动上来。这一次为何出如此重拳开展“双打”行动?
蒋建国:开展“双打”行动,中央领导重视、基层群众欢迎、业界同仁拥护,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利发展、促管理的大事。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屡禁不绝、屡打不止,危害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严重地步。
2013年以来,新闻报刊领域共受理举报案件400余件,缓验报刊216种,停办76种,缓验记者站193个、注销49个,注销新闻记者证14455个,其中不少是因为涉嫌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而受到处罚。在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方面,已查办“三假”案件258起,收缴各类非法报刊151.3万余份,有的案件已宣判,有的案件正处于审查起诉和深入侦查阶段。
昨天,我们又公布了8起新闻敲诈典型案例,目的就是凸显我们治理新闻敲诈、推进双打行动的决心。案件公布后,社会非常关注,反响也很强烈,但也有人把我们的一些要求,误读为不允许批评性报道。事实上我们历来坚决保护记者正当合法的采访权益,也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之所以强调记者开展批评性报道要经过本单位同意,既是一贯的规范性要求,也是因为目前查处的新闻敲诈、假新闻案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个别记者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以批评报道作要挟实施的。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问题危害极其严重,它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了基层和群众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污损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严重恶化了新闻媒体的生态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的泛滥,也是对国家治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打击这些违法违规活动,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因此,必须痛下杀手,严厉打击,切实遏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问题的蔓延势头。
悦读中国:近年来,社会上的不少单位,听说记者来采访就退避三舍,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蒋建国:长期以来,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具有崇高形象。很多孩子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记者。但现在,一些地方却在“防盗防火防记者”。
目前我国持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有25.8万余人,这支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但确有极少数无良记者道德缺失、胡作非为,更有一批假记者目无法纪、坑蒙拐骗,甚至出现真假记者内外勾连、相互利用、鱼龙混杂的现象。这些害群之马的存在,严重败坏了新闻工作者队伍的社会形象,伤害了绝大多数坚守职责的记者的声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件中,有不少是打着新闻媒体网站、网站区域频道和网站记者名义进行的,也基本上是以“监督”、“调查”、“曝光”相要挟攫取利益,这反映出一些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有些主管主办单位对此既不愿管也无力管,这种新闻媒体就应尽早停业、关张、注销,决不能允许为了生存就去违法违规或者任其违法违规。
悦读中国:“双打”行动开展两个多月以来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蒋建国:自《通知》发出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以及各地党报、电台、电视台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全国有上千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对《中国特产报》、《购物导报》、《网络导报》、《经济生活文摘》等4家违规报刊社吊销出版许可证,对《西部时报》、《企业党建参考报》、《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等6家报刊社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理,以及对违法记者移送司法机关的刑事处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这次又公布了第二批典型案件,8家新闻单位和记者被处罚,再次显示了政府主管部门对违法违纪行为决不手软的决心。可以说,目前公开进行新闻敲诈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假记者活动也大为收敛。
此外,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群众举报明显增多,出现了全社会对不法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和声势,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我相信,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治理成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悦读中国:在此次的“双打”行动中,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
蒋建国:专项行动以来,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形成了宣传声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此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但同时必须看到,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
(新闻出版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