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把孔子诞辰即每年的9月28日确定为教师节,既尊重历史、不忘老祖宗,又弘扬中华师道文化;既赋予教师节尊师重教的丰富内涵,又赋予教师节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是最恰当不过的选择,既符合弘扬老祖宗的历史辉煌,又表达现实国民的呼唤,何而不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教育家
孔子兴办私学,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第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伟大的教育家。
开创了中国教育传承的新纪元。
在孔子办教育前,教育一直为贵族阶层所垄断。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中国教育传承的新纪元。孔子兴办私学,也就是今天的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的兴起,使教育下移,转向民间,教育向全民开放,也可以说礼乐文化向全民开放。这对中华民族是天大的好事,孔子担当起来,让中华文明,使中国文化灿烂辉煌。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学养,是中化教育史上第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
孔子兴办私学,是最成功的创办教育。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重教爱生育人精神,“培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得意门生十哲。有了这位先师,在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孔子和弟子亲于父子堪称中国教育上的典范。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指导思想。“有教无类”,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孔子第一次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孔子提出了“文、行、忠、信”“四教”为主的教育内容。
孔子办学,因材施教,设立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多种专业人才。
孔子提出历久弥新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入太庙,每事问”“不耻下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之”等千古名言,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教育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美德。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祖训。在中国古代,教师的地位极高,高到与“天地君亲师”并列。那时,虽然还没有教师节,但从汉代以后,学生入学的第一课都要先拜孔子。据历史记载,我国尊祀孔子的制度化与公元同其始,即从公元1年开始。唐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方学校旁均设立孔庙逐渐成为定制。宋徽宗时,孔子已成为学校中“释奠”礼的中心。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已定孔子诞辰为全民性的节日。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学校改革、兴办学堂时,在学堂管理通则中就明文规定“至圣先师孔子诞日”为“庆祝日”。由此可知,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奠基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正是由于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诸多贡献,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谓:前无古人并肩立,后无来者超圣人。基于此,把中国教师节定为:圣人华诞,中华永记。这是不忘老祖宗,缅怀老祖宗心愿的最好的表达、最好的纪念。
孔子开启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根本。正如习近平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孔子是中华民族亘古文化的巨人。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系之庞大,持续期之长,生命力之强,影响面之广,举世罕见。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孔子是中华民族亘古文化的巨人。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柳治徵先生有言:“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华文明的代表。
中华文化从轩辕黄帝起算,已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孔子距今2500多年,恰好处在5000多年的一个中间点上。前2500多年的中华文化,都收在孔子那里。正于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后2500多年的中华文化,都由孔子开启。孔子不同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政治家的政治人物,孔子是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的文化人物。由此看来,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是中华文化之根,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正如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家,而且被美国《世界名人大词典》、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全球的伦理道德金律,此经典语言挂在联合国大厅里供人类遵循。1975年法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进了宪法条款。所以,孔子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
孔子提出“中庸”,阐明了孔子为政以德、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包含着伟大的哲理,既是哲学上的方法论又是实践论,是孔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代表。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流和基石,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
孔子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第一人
孔子是一生真正实践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由此,使他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天下第一圣人。他和儒家留下的《四书五经》文化遗产,可谓:“‘德侔天地’ 仰之高,‘道冠古今’世代盛”。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相通的
孔子和儒家提出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小康”“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政治经典文化名言,不仅是和社会主义文化相通的,而且与马克思主义也是并行不悖的,并非是不可调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
台湾把教师节定于孔子诞辰日
193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1939年国民政府改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1952年,台湾当局“教育部”“内政部”邀请天文、历史专家将孔子诞辰日(鲁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日)换算为9月28日,已定此日为孔子诞辰日,同时定为台湾教师节。目前台湾的教师节依然定在孔子诞辰日,很明显是为了纪念大教育家孔子。
香港也将教师节定于孔子诞辰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已把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大陆、香港、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有共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为纽带,国务院应该统一规范,把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人的教师节。
开阔视野,放眼世界
今天的世界,在马来西亚、美国的加州都选择孔子诞辰日为他们的教师节。1971年,中美建交前,美国众参两院以立法形式,规定孔子诞辰日为美国教师节。不仅如此,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高票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的决议,颂扬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此外,在美国还有孔子大学、孔子广场,在许多地方还设有孔子像。改革开放,向世界学习,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从国外学习,提高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把孔子诞辰日定为“国际孔子文化节”隆重纪念
改革开放后,从1984年起,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曲阜市都要举行盛大的孔子故里游活动。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89年孔子诞辰2540年起,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名为“国际孔子文化节”。最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其规格上升为由文化部、教育部、全国侨联、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集中颂扬孔子丰功伟绩的重大节日。
孔子诞辰日公祭活动
海峡两岸共同举行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动
200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7周年之际,海峡两岸首次共同举行祭祀孔子的大型纪念活动,反响良好,影响巨大,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旨在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目前在全世界已建立近500所孔子学院
从2004年起,国家汉语办公室为了在世界上推广汉语,在韩国首尔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近10年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21世纪人类要向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向全世界发出呼唤:“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汲取智慧”。75位世界级大师代表现代人给予孔子以最高的评价:古今中外历史上最顶级的伟大人物。
综上所言,把伟大教育家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是恰当的。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2500多年以来,他一直活在世上,留在人间。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言:“伟大的历史人物,由于他一直在影响历史,所以他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他不是一个死去的人,他只是一个缺席者”。孔子虽然是个历史缺席者,他却是位永远照亮历史前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