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节”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日。
“中华母亲花”,萱草。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 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萱草亦名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济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设计好中华母亲节,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受到唤醒、精致表达的节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对于承传中华美德,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家庭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是极好的平台。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现在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孟子故里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我们认为:美国的母亲节是由费城一个地方先搞起来的,我们也不妨从孟子故里邹城市等若干地方明年先运作起来,只要实践证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就会逐渐形成气候,蔚为大节,将竭诚尽智为此而努力,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