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马年新春伊始,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黄胜炫一行,莅临大众报业集团,与集团领导亲切会谈。会谈结束后,针对采访提纲中的问题,黄胜炫先生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一一作答。本报刊发时,内容、顺序略加调整。
”您好,我是黄胜炫!”2月11日下午两点,黄胜炫一行来到山东新闻大厦,以一口流利的中文,与参会者们一一握手问好。会谈中,他也时常使用中文,表达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山东孔孟之乡的热爱与尊重。
黄胜炫先生,1987年6月在韩国首尔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2月29日到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为韩国驻青岛总领馆第九任总领事,曾任韩国驻菲律宾使馆参赞、韩国驻加拿大使馆公使、韩国外交通商部条约局局长等。在任两年来,黄胜炫为推动山东与韩国的各项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国人春节也贴”送旧迎新”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知道,韩国有专门的儒教大学,名叫成均馆大学,与韩国最好的精英大学可以相提并论。成均馆的命名,来自中国元代的太学、国子监,有超过600年的历史。韩国崇尚儒家文化,而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发祥地。请问韩国与山东的儒家文化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韩国人怎样看待孔子、孟子以及儒家文化?
黄胜炫(以下简称黄):成均馆大学,在韩国地位很高。中国的儒家文化对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而万世师表孔子深受韩国人尊敬。特别是通过儒家文化与孔孟教诲这个共同的文化基础,韩中两国人民更容易取得理解与互信。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很多韩国人也在门上贴”送旧迎新”、”立春大吉”等字迎接新年。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说是韩中两国的共通点。
记:在民俗、节日方面,尤其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韩国与中国有没有比较相似或者相通的?您在中国过过春节吗?中国春节与韩国春节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黄:韩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很多的影响。但是韩国除使用公历外,也使用中国传统的农历。韩国也过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日历上也标有24节气。今年的春节我是在我的任职地青岛度过的。山东省大约有10万韩国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春节放假期间都回韩国与家人团聚。
记:韩国人在家庭中,对祖先、宗亲、宗族很看重,在社会交往中,也是长幼尊卑有序,您怎么看待韩国这一传统?您自己有什么亲身体会?中国人也重视家风、家教,您认为在当代社会,重新重视这一传统,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韩国与中国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黄:韩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农耕社会,传统上非常重视祖先与家庭。特别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种十分重视秩序的传统。在春节及其他节日,人们都会回家乡看望父母和亲人,追思祖先。我认为这些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也应该保持下去。在首尔时我和太太也是与母亲和孩子们三代人生活在一起,亲身实践着”长幼有序”。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和家庭是国家之本。韩国也继承了中国儒家文化的”修身齐家”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韩国人与中国人有很多共同的想法。
记:韩国人的名字都有特殊意义,如何解释您的名字?
黄:虽然韩国有固有文字韩文,但中国的汉字也被广泛使用。我的名字的汉字是”黄胜炫”。”胜”是优美之意,”炫”是光明之意。意为”看优美之物、走光明之路”。我小的时候爷爷都叫我”永福”,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也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鲁菜深受韩国人的欢迎
记:韩国人很喜欢书法,据说家里也喜欢挂书法作品,您喜欢书法吗?喜欢哪位书法家的作品?您喜欢中国诗词吗?喜欢哪位诗人的作品?对书法和诗词的喜爱,这是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黄: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喜欢书法和诗词。学校里会教授很多中国的汉字,所以对汉字书法和中国诗词都不陌生。我特别喜欢山东人王羲之的楷书。李白的诗感情丰富,很吸引人。
记:韩国的饮食习惯,咖啡、清酒、拌饭、烧烤等,在世界各地很有名气,您怎么看待韩国的饮食文化及其传播?
黄:饮食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韩国饮食是韩国人与韩国文化的投影。我觉得向山东朋友介绍健康美味的韩国食品也是对韩国人和韩国文化的宣传。我还想告诉大家,中国饮食和饮食文化在韩国也广为人知。特别是鲁菜,深受韩国人的欢迎。
记:韩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您觉得哪些方便最值得借鉴?
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而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需要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提高普通民众的意识,坚持宣传与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记:《爸爸,我们去哪儿》引进到中国很受欢迎,《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Bigbang等组合,也在中国广受欢迎,您和身边的人,喜欢这类电视节目和明星吗?
黄:您提到的这些,现在在韩国也很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从根本上来讲,可能是因为韩中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与感情,所以中国人更容易理解、更乐意接受这些。最近中国电影、歌曲等各方面在韩国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个人很喜欢《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很喜欢有中国成员的韩国女子组合。
记:您如何看待韩剧文化、韩流时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韩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您认为有哪些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黄:韩剧、韩国流行音乐、韩流都是韩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喜欢韩流的话,将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我听很多山东朋友谈起过”江南STYLE”、骑马舞、电视剧中的婆媳关系等,我觉得山东人已经成为理解韩国的朋友了。像这样先成为朋友以后,双方的合作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记:韩国青年人关心和喜欢什么?他们对就业、婚姻、住房等问题怎么处理?他们与长辈如何相处?
黄: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韩国的青少年们在2014新的一年里,一方面向着幸福奔跑,一方面也要为解决青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努力。与西方人相比,他们更喜欢与家人交流,共同分享苦与乐。
双向交流将会进一步扩大
记:您从2012年来山东工作,这两年里,您对山东有什么印象?最喜欢山东的什么食物?什么景点?
黄:来山东就任以后,山东朋友们待我很热情,我和家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这是我任外交官以来第八处工作地。虽然我也很喜欢其他国家,但我特别喜欢中国山东。可以说中国山东是我的最爱。山东的鲁菜、绿茶、曲阜、泰山让我的生活更增添了乐趣。
记:大韩民国驻青岛领事馆成立于1994年,至今已有20年了,您认为在这20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黄:青岛总领事馆1994年成立,今年恰逢建馆20周年。韩中两国建交22年来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跨越性成果。韩国总统朴槿惠说过要”先做朋友,后做生意”。过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和韩国成为了亲密互信的朋友。我想未来我们应该在人文交流领域倾注更多的努力。
记:您怎么理解”文化”这个词?您对目前中韩文化交流状况怎么评价?有没有进一步促进双方文化交流的想法和举措?
黄:所谓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文化交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去年朴槿惠总统对中国成功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之后两国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在如何加强韩中人文交流纽带方面做了很多考虑。扩大两国的文化与人文交流意味着两国以后20年、30年的并肩前行。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民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发挥着先导作用。
记:早在1992年,山东威海就与韩国通航。据统计,到2012年,在山东的韩资企业有6000多家,有88000多名韩国人在山东工作。山东人对韩国的发展非常敬佩。您如何看待历史上韩国与山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现代与历史相比,交流关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黄:山东省与韩国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韩国与中国,特别是与山东省在经济、文化、旅游、青少年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取得了飞速发展,令人刮目相看。近年来,山东省与韩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尤其在旅游和文化交流方面。去年,中韩观光旅游总计850万人次,中国去韩国的400多万人次,韩国来中国的也是400多万人次。在山东有很多韩国朋友。其中山东与韩国友好城市有9对,往来多,活动多。我相信,以后这种双向交流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