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浙江日报社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今年1月27日,人民网理论频道在首页头条位置转载了其中的四篇文章,引起读者和网友热切关注、一致好评。以下选登《之江新语》几篇文章,以飨读者。
生活情趣非小事
(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方面的逸事较多,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心无百姓莫为“官”
(二○○四年一月五日)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二○○四年三月二十日)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
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教训太多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七日)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
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展示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办事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