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年年有,今年会否更热闹。很多人多年前至今一直提议把教师节从9月10日挪到9月28日。理由是,这是孔子诞辰,也接近国庆节,方便放假,不过这个提议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定论。不知是跟信仰有关,还是跟法律有关。
台湾地区把9月28日当做教师节。以孔子生辰作为教师节,无疑是为了追思孔子。这在台湾无甚疑义,但在祖国大陆却引发社会议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孔子在大陆一度是“腐朽没落”的思想代表,他被打倒、无视,失去了在传统社会中至高无上的“至圣先师”的地位。即使是近几年来的“国学复兴”热潮里,孔子的思想也被某些哗众取宠的人处理得好像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失去了伟大的意义。
“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已经成为过去,可教师这个职业再也没有“天地君亲师”里的显赫了。尊师重道的风气早已失落,教师殴打体罚甚至性侵学生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殴打老师的新闻也已数度耳闻。把孔子生辰设置为教师节,倒像是对历史事实的确认:孔子的命运也就是教师的命运。
几年前,孔子像一度出现在天安门,被纷纷解读为孔子思想再度得到官方尊崇的象征。不料,过了一百天,孔子就从天安门挪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人觉得,把教师节挪到孔子生辰,是提高教师地位、尊崇孔子的表现。其实,如果对比教育部近期准备全国推行的“教师资格证取消终身制”一事,就可以知道,教师也好,孔子也罢,恐怕还不能在天安门广场占有太多地位。
教师节还有一个例牌的“热闹”话题—“送礼”。家长表示很纠结,教育部也在网上呼吁老师过节不收礼。老师收学生礼物会成为社会争议话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师道沦丧的表现,不仅仅是社会对教师的不敬,也包括教师对自己职业尊严的抛弃。一些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礼物,而后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与官员们钱权交易本质上是一样的。从业者失去了对自身职业价值的坚持,把自己的尊严廉价地放在天平上,“送礼”才会成为让家长头痛的事项。
垄断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掌握教育权力和资源的教育机构、包括学校也无法独善其身,成为权力寻租的风水宝地。更有部分教师整天跟公务员比待遇,比特权,放弃了一名教师应有的师德尊严。但是,社会也不必过度丑化教师收学生礼物。毕竟,教师掌握的权力,与官员们的不可同日而言。况且,家长们的送礼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资源的紧张,而不得不采取送礼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孩子受到重视,至少不被轻视。教师收礼而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违背师德,决不可取,必须杜绝;但过度反应乃至因此而“污名化”教师行业,也不可取。
冷也好,热也罢,天下教师,依然默默地传授着知识,把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没有教师,就没有文明的延续。这是社会的共识,也是我们要专门为教师设立一个节日的原因。或许,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就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与鼓励。
毕竟,现在不是万世师表孔子当年所处的“师道不复”、“礼崩乐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