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宁复读了?!本溪高中吧里的一条帖子迅速引发了高中学子的关注,被香港大学文学院录取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学生刘丁宁又回到了本溪市高级中学读书。这是真的吗?10月10日上午10时49分,本溪市高级中学校长李玉成向记者证实:刘丁宁现在确实在本溪市高级中学上课。
贴吧曝刘丁宁回到本溪
10月7日下午3时41分,“私享 love”在本溪高中吧发出帖子:我这届文状元复读了?!!!!求真相!!!!
有网友跟帖表示刘丁宁真的在本溪市高级中学上课,就在文奥14班。更多的网友则表示了吃惊和疑问。而大家几乎都对刘丁宁的选择表示理解和尊重。
网名“魏新元”的网友向大家说明:我是一三届文奥毕业的魏新元,同样就读于香港大学,刘丁宁是我的同学。首先我证实一个消息,她确实回去读书了。第二,我希望大家不要在此发表多余评论,路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于刘丁宁自己的选择,可以不解,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魏新元”说:她内心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再对她给予打击,而是要由衷祝福,希望她不后悔,祝福她未来更加璀璨。
想要追寻更纯粹的国学
得知刘丁宁回到本溪,曾经采访过刘丁宁的记者也很是吃惊:她可是以今年辽宁省文科最高分被香港大学录取的!
10月10日上午,记者为此拨通了本溪市高级中学校长李玉成的电话。李校长在电话里向记者证实:刘丁宁现在确实在本溪市高级中学上课,但只是为了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她其实只是休学,她想要追寻更纯粹的国学。
刘丁宁的妈妈,也在电话里证实了刘丁宁现在本溪的消息,她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
录《天天向上》暴露纠结
其实,对于细心的人来说,在刘丁宁参加今年7月26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选择离开香港大学的想法。
再看《天天向上》,她那深情的告白“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更像是一句誓言。
有网友表示,在节目中,刘丁宁确实是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契合她心灵的“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
细心的观众还能够发现,在说“真心想去北大中文系”的时候,刘丁宁情绪有多么饱满,而在回答闯到“香港大学”4个字时那种落寞。“真心想去”和“听从家长老师劝告出去闯练”,可能从得知自己考分的时候,就一直在这个女孩的心中纠结。
而或许,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刘丁宁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网友“刘丽朵”的这篇微博,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刘丁宁:辽宁本溪的刘丁宁小朋友,一直以考上北大中文系为理想,但是在2013年的高考中,她“不慎”考出了668分,这个成绩令她成为辽宁省文科状元,被港大全奖录取,五院梦碎……来我家之前,她给我手写了一封信,谈她没来成五院的苦闷。要不我们把这孩子暂时托付给香港大学,回头再领回来吧!
在《天天向上》表露心愿。(网络来源)
学弟学妹力挺刘丁宁
刘丁宁离开香港大学的消息,不只出现在本溪高中吧里。显示来自黑龙江大庆的“父者”10月9日发出微博:刘丁宁,女,2013年辽宁省本溪市文科状元,668(+10)分。被香港大学中文系录取,并获72万元人民币奖励。10月初,被港大辞退,港称不理想,且水土不服。目前已经回本溪高中复读。
不过在这条微博仅有的3条评论中,有两条明确表示了不同说法:“无为逗士”说:是这个孩子辞退了港大!不是被港大辞退!“0小人参0”说:是被辞退吗?好像是个人不愿意在港大读吧!
而除了个别网友关心的是那72万元奖金,绝大多数网友在惋惜的同时都表示理解、尊重刘丁宁的选择,特别是本溪高中吧里刘丁宁的学弟学妹们,他们说:“每个人性情不同,都有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也许,丁宁学姐成不了别人眼中的大器,放弃了很多人眼中这么好的机会……但是,我们只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器而活吗?尊重自己的内心,放弃荣耀,也很值得尊重……”“祝福学姐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另外,觉得其实这世上原本就没有特别完美的事情,读港大也好,读北大也罢,肯定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许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抓住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然后试着接受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其实我们是否理解刘丁宁的选择,或者能否理解她的理由,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只是旁观者,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不把真心话都说出来,尽力不作评论,在学校遇到她时,也请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复课生对待,即使心里做不到也请不要说出来。”“嗯哼~祝福她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专家观点: 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勇气
10日,记者拨打了多个香港大学内地办事处的电话,都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因此没能了解到香港大学对于刘丁宁返回本溪的说法和观点。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女士告诉记者,刘丁宁的选择,其实是不同文化氛围和环境下,理想和现实冲突的结果。
首先是环境的冲突,陌生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心理不适应、想要回家的感觉。其次是文化的冲突,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氛围不一样,可能个人的理想反差很大。
第三,能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直是内地学子的光荣梦想,这种长期的社会导向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而从刘丁宁个人来看,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从语言环境、人文氛围来看,当然会觉得在北京大学才是和“我们”一样的。
张研究员说,刘丁宁现在的选择说明她懂得放弃,这是一种勇气;而且她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更值得尊重。
不过,张研究员也建议,对于有选择的人来说,在懂得放弃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坚持,坚持更是一种勇气,毕竟放弃也是要有成本和代价的。
张研究员认为,刘丁宁的选择还是有些匆忙,还是应该注重调整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港大与北大商讨入学事项
针对社会上讨论正酣的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休学、回到高中复读一事,香港大学发言人11日回应,港大尊重有关决定。港大同时表示,了解到刘丁宁认为北京大学课程较贴近她的学习兴趣,该校现正在与北京大学积极商讨,希望能作出合适安排,让刘丁宁可以尽快如愿进修相关课程。香港大学发言人表示,大学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年青人,相信学生有能力在面对问题作出独立思考后,做出适当的判断和决定。大学尊重刘丁宁休学的想法和决定,希望她能按照她的意愿和兴趣学习;也希望外界人士,同样尊重她的选择和隐私,让她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好好生活和学习。
对于刘丁宁是否可以重回港大?港大发言人说,一般而言,休学的学生,日后如想重返校园就读,也是可以申请恢复就读的。发言人透露,一般情况下,港大每年入学的新生中,有机会出现极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个人原因而申请退学或休学,大学会在他们提出时,尽量了解有什么地方可以为他们提供协助。
奖学金方面,发言人称,奖学金主要是用作学费和基本生活开支,学费会由奖学金直接支付,生活费则会分期发给学生,一般会在开课后一个多月才发放。而休学的学生恢复就读后,仍可享有奖学金待遇。
港大发言人强调,香港大学设有各类辅导和活动,包括学术辅导、校园生活辅导等,在各方面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各项需要,让学生可以追求知识,享受校园生活,认识新的事物和文化,作全面发展。(综合)
点赞:我的梦想我做主
不论刘丁宁是出于何种原因重新“站回”高考赛道,在新浪微博上,关于“高考状元离开港大回高中复读”的话题中,近6000条网友投票中,超过半数对刘丁宁的选择表示支持和尊重。不少网友赞扬她“梦想珍贵,勇气难得”,“听从自己的内心,你的人生你做主”。还有网友幽默地说,名校也能挑来挑去,这才是学霸啊,学霸的世界果然不同。
在很多网友看来,首先是“梦想无价”,再者就是“有梦就该追”。我们的成长被束缚在各种框里,当然应该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让每个人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这个年代也依然有为理想而活的人,她是真正的勇士。”
网友@BlossomJac认为,人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是多么珍贵,这个决定蕴藏着多大的勇气,这样的爱和勇气足够成就一个人,祝福她!网友@我要见村长就说,现在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读大学而读大学。刘丁宁能为了理想而读大学,勇气可嘉。网友几希也表示,为梦想而取舍,很好!“你的人生你做主!”
网友@怦怦橙用一句:“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表达了“佩服”之情。网友@俺是矫情的孩纸用一个比喻表达了对学霸的“羡慕滴嫉妒恨”:“这就跟漂亮的人才有青春一样,成绩好的人才有追梦的权利。我们这些人,有个务实的学校上就不错了。”
担忧:会不会有更大失望
很多时候我们会知道,勇气是一回事,现实是一回事。
刘丁宁的决定是个人的选择,但作为一个“状元”,这样的选择注定会被很多人关注。有网友就担心,她“拒绝”了港大这样优秀的学校,一心梦想着北大,如果真考上,想象中的校园和现实中的学习会不会让“梦碎”。
在长期的社会舆论和教育引导下,“文必北大,理必清华”,几乎是所有中学高考的“终极荣誉”。有网友认为,刘丁宁就是受这样的影响,所以对考上北大有一种“执念”,这是影响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丁宁为了“追求纯粹的国学”而考北大,遭到不少网友吐槽。香港大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亚洲最高学府,该校的中文系亦非常有名,“如果真心想研究国学,就应该留在港大啊”。有网友认为,“国学”是刘丁宁“弃”港大“追”北大的“借口”,根本就是她不喜欢港大,只梦想北大而已。
网友@弓望佩服刘丁宁的勇气,但他就提醒,虽然她是乐观主义者,假若明年高考发挥不好,没有得到状元,肯定有失落感……网友@陈鼎FreeMan很担忧,“你对北大的印象如此之好,如果你真的进入了北大,是否跟你进港大之后一样,很失落呢?”网友“风萧骁兮”也觉得,“最怕的就是她想去的北大只是她想象中的北大”。
思考:不要被梦想“困住”
我们无从得知,在港大发生了什么,让刘丁宁没能坚持下去。不少网友认为,这个“案例”也折射出,高分并不表示一定有高适应性,内地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很可能无法适应香港的教学方式。
虽然无论从国际排名还是学习环境来说,港大都是更好的选择。全英文教学,接触的人更国际化,老师教授思维更开明,学生眼光更开阔……但在网友@冯昊2010看来,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如果适应不了香港的非应试教育体系,“出走是必然的”。
如果为了“纯粹的国学”,认为国内学校更好,这样只会困住自己,有碰撞的思想才有更多的火花。民国多少国学大师都曾留学国外,但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对中文研究,开阔的眼界,还能想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想。
网友@色计斯认为,如果是无法适应教学方式而离开,刘丁宁其实是一个“逃兵”。如果未来进了北大,又觉得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然后,再逃到哪里去呢?”“你要是学不会游泳,换多少个泳池都没用”。
的确,回头很难,能放弃已有,勇气难得。不过,向前走,也是一种坚持。
妈妈:
希望给孩子平静的环境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
记者印象:
女孩是乐观主义者
那个可爱的女孩始终是笑眯眯的,接受采访时偶尔还跟记者开句玩笑,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个能坦然面对一切的乐观主义者!
本高校长:
追寻更纯粹的国学
刘丁宁选择回到本溪,主观上是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觉得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可能更适合自己对学业的追求;客观上,香港大学网上学习时间比较长,刘丁宁的眼睛不太能适应。
学弟学妹:
放弃也是一种勇敢
学姐觉得港大不适合,回来复读,没说为了面子一直在那里死撑下去,我觉得也挺勇敢的……
现在重新认识了这个女生,才明白什么叫追梦……有梦在心中,她的笑容依然。
新闻链接
2013年港大录走16位“高考第一”
2013年香港大学在全国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的情况下,申请人数达到1.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最终录取303人,远超过原定的250-300人规模。在录取的学生中,有16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第一名。
香港大学已经连续三年(2010/11、2011/12及2012/13年)获《QS世界大学排名》评为亚洲第一,世界22至23位不等,这个排名机构是世界三大最权威排名之一。(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