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下发的《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代课教师将获得数额不等的一次性补偿。2013年3月,云南省出台实施细则。不过,其随后遭遇“举证难”的尴尬。审核人员对代课教师程兴贵说:“你的材料是张废纸”。离教龄认证截止时间还有三天,程兴贵叫喊着“我有证人、我有证据”投河自尽,跳下50米的瀑布后,审核人员终于认定了他25.5年的教龄。(9月5日《燕赵都市报》)
25.5年的教龄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很多在城市执教的教师而言,也许能换来一系列的荣誉称号,换来“桃李满天下”的无上荣光,可对于代课教师程兴贵而言,换来的也许只是6000元补偿和满腔的委屈。程兴贵离开人世前只有58岁,对于很多男人而言,这个年龄意味着退休在家的赋闲生活,意味着抱着孙辈走街串巷和邻里聊天。25.5,我们不用经过特别繁琐的计算也能知道,如果程兴贵把这些时间用在外出打工上,他可能会赚到数十个6000元,可他并没有这么做,依然选择了代课教师这个职业,这样的举动用“伟大”来形容都不为过,为何就换来一句“你的材料是张废纸”?
像程兴贵这样需要补助的代课教师在云南有十余万人,虽然补贴款不算多,可这项工作的要意义远远大于那些钱款,这是对代课教师工作的肯定,更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态度。不过,说出“你的材料是张废纸”这句话的审核人员,却给这项工作抹上了一把黑,也从侧面反映出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规定时的不尽责:既然这些人原因扎根偏远地区担任代课教师,当地教育部门就有责任为这些人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我们从相关报道中发现,像程兴贵这种代课教师必须自己准备好证明材料,才能领到补偿款,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地教育部门虽然让代课教师在讲台上奉献,却没有把这些教师纳入工作范围之内,如果教育部门去管了,何必让教师自己准备材料?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下发专门规定,就是为了让代课教师享受到国家的关怀。很遗憾,这种来自政策的善意举动,却被下面的部门设置了重重“关卡”,让这种善意困在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的“笼子”里。国家补偿代课教师是对教育的重视,理应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让代课代课教师“自证工龄”的做法,很容易会让这项工作患上“拖延症”,有媒体指出,有不少可以享受补偿的代课教师已经告别人世了,如果相关部门还拖下去,只能会让更多代课教师和他们的家属心寒。
用生命证明自己教龄,程兴贵这种特殊“维权”方式让自己成了舆论关注的主角,正因如此,他的家属才顺利领到了6000元的补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没办法证明自己教龄的代课教师又该怎么办?他们是否还奔走在“自证工龄”的路上?笔者认为,要想避免下一个“程兴贵”的出现,必须重新修订代课教师教龄审核制度,要不然,还有多少人愿意甘心扎根基层为教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