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私塾”“书院”等近年悄然复兴,不少还实行全日制教育。专家学者指出,由于缺乏统一师资、教材和培养目标,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取决于主办者的素质……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全日制国学书院只能作为一个“小众教育”选择。
“全日制”国学书院
高考、中考结束,新一轮入学招生正在进行,一些家长为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费尽心思,一些家长则另辟蹊径,把孩子送到“书院”“私塾”学习,8岁的Sanny是其中的一位。“阿姨好!”见到记者,Sanny立刻上前施礼打招呼。作为国学二年级学生,她能认出并用毛笔写500个甲骨文常用字,还能用古琴弹唱《鸱鸮》。“‘鸱鸮’就是猫头鹰,这首歌讲述的是被猫头鹰欺负的鸟儿的故事。其实,所说的都是周朝时期周公的心里话。”Sanny的从容神态、流畅表达,以及掌握的知识,都令记者惊讶。消失很久的“私塾”“书院”等国学教育模式悄然复兴。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约有590所实体书院,网络虚拟空间开办的书院有100多所。他说:“实际数据更多,因为有的书院没有上网。”
期待“成材先成人”
山东大学当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舒忠认为,国学被一些家长接受,是因为能满足他们对孩子“成材先成人”的期待。Sanny的父亲吴良告诉记者,自己曾满怀希望把大女儿送进某名校,接受“精英教育”。“大女儿的学习越来越好,分数越考越高,但生活中她会的越来越少……”
多名书院孩子家长坦言,他们希望孩子成为栋梁之才,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忠孝礼义廉耻”的人,不但拥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们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北京市民王女士说,“我一直关注全日制国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一味强调考试技能训练,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行为准则的引导。”
北京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认为,大多数书院在对人的培养上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注重道德人格的培养,二是在文化语境的营造上做得充分。可以说,这两者是经典国学的精华所在。
王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七宝阁书院为例,一年费用3.8万元,其中包括吃、住、行、教育、教材,性价比高。“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确实不收学费,但现在哪个家长不给孩子投资课外教育呢?比如,报名参加书法、乐器、舞蹈、游泳、武术等兴趣班。平日一节课下来,课时费就需几百元,一年到头没有三五万元拿不下来。”
对于“私塾”“书院”这种教育模式的复兴,不少家长表示怀疑。“进入书院念国学,就真的能把孩子教得知书达理吗?”济南市民万颖说,“今年女儿年满4岁。我认为,国学虽好,但想要孩子学会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同时,不少家长担心,不上体制内的小学而进入书院学习,孩子在接受完经典国学系统教育之后,能否在学历上和学业上与现行教育体制相衔接?能否正常参加中考、高考?他们表示,无法“破釜沉舟”,将孩子从现有的教育体制中“解放”出来。
未来发展受制约
虽然全日制国学书院发展势头好,但仍处于“自发状态”。“国学书院的未来,只能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马一弘说,“通常国学书院的教育模式只适合小班、小众,注定不可能与现行教育体制分庭抗礼。”
记者采访发现,全日制国学书院的教学从内容到制度都产生了大尺度变革,多所国学书院只能以“文化公司”方式生存。
教育专家、国学学者提出,国学教育至今没有统一师资、教材和培养目标,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取决于主办者的个人素质……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全日制国学书院只能作为一个“小众教育”选择。“这种全日制国学书院,既不是兴趣班、假期夏令营,也不是一项‘经典诵读’活动,而是脱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培养模式’。”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由于其培养目标和通道尚不明朗,所以很难被大多数家长接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虽然认同国学教育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意义,但对全日制国学书院的前景不看好。业内人士反映,当下的“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国学需要的是“知行统一”,而非“坐而论道”。专家建议,在现行教育体制内加大力度推进经典国学教育,引导和扶持全日制国学书院有序发展。
“全日制”国学书院
高考、中考结束,新一轮入学招生正在进行,一些家长为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费尽心思,一些家长则另辟蹊径,把孩子送到“书院”“私塾”学习,8岁的Sanny是其中的一位。“阿姨好!”见到记者,Sanny立刻上前施礼打招呼。作为国学二年级学生,她能认出并用毛笔写500个甲骨文常用字,还能用古琴弹唱《鸱鸮》。“‘鸱鸮’就是猫头鹰,这首歌讲述的是被猫头鹰欺负的鸟儿的故事。其实,所说的都是周朝时期周公的心里话。”Sanny的从容神态、流畅表达,以及掌握的知识,都令记者惊讶。消失很久的“私塾”“书院”等国学教育模式悄然复兴。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约有590所实体书院,网络虚拟空间开办的书院有100多所。他说:“实际数据更多,因为有的书院没有上网。”
期待“成材先成人”
山东大学当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舒忠认为,国学被一些家长接受,是因为能满足他们对孩子“成材先成人”的期待。Sanny的父亲吴良告诉记者,自己曾满怀希望把大女儿送进某名校,接受“精英教育”。“大女儿的学习越来越好,分数越考越高,但生活中她会的越来越少……”
多名书院孩子家长坦言,他们希望孩子成为栋梁之才,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忠孝礼义廉耻”的人,不但拥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不是“考试的机器”。“我们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北京市民王女士说,“我一直关注全日制国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一味强调考试技能训练,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行为准则的引导。”
北京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认为,大多数书院在对人的培养上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注重道德人格的培养,二是在文化语境的营造上做得充分。可以说,这两者是经典国学的精华所在。
王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七宝阁书院为例,一年费用3.8万元,其中包括吃、住、行、教育、教材,性价比高。“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确实不收学费,但现在哪个家长不给孩子投资课外教育呢?比如,报名参加书法、乐器、舞蹈、游泳、武术等兴趣班。平日一节课下来,课时费就需几百元,一年到头没有三五万元拿不下来。”
对于“私塾”“书院”这种教育模式的复兴,不少家长表示怀疑。“进入书院念国学,就真的能把孩子教得知书达理吗?”济南市民万颖说,“今年女儿年满4岁。我认为,国学虽好,但想要孩子学会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同时,不少家长担心,不上体制内的小学而进入书院学习,孩子在接受完经典国学系统教育之后,能否在学历上和学业上与现行教育体制相衔接?能否正常参加中考、高考?他们表示,无法“破釜沉舟”,将孩子从现有的教育体制中“解放”出来。
未来发展受制约
虽然全日制国学书院发展势头好,但仍处于“自发状态”。“国学书院的未来,只能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马一弘说,“通常国学书院的教育模式只适合小班、小众,注定不可能与现行教育体制分庭抗礼。”
记者采访发现,全日制国学书院的教学从内容到制度都产生了大尺度变革,多所国学书院只能以“文化公司”方式生存。
教育专家、国学学者提出,国学教育至今没有统一师资、教材和培养目标,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取决于主办者的个人素质……诸多制约因素使得全日制国学书院只能作为一个“小众教育”选择。“这种全日制国学书院,既不是兴趣班、假期夏令营,也不是一项‘经典诵读’活动,而是脱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培养模式’。”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由于其培养目标和通道尚不明朗,所以很难被大多数家长接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虽然认同国学教育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补充意义,但对全日制国学书院的前景不看好。业内人士反映,当下的“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形式大于内容”。国学需要的是“知行统一”,而非“坐而论道”。专家建议,在现行教育体制内加大力度推进经典国学教育,引导和扶持全日制国学书院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