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系统阐述中国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热词。
中国梦是历史发展主题主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正经历空前的社会巨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多样。然而,价值追求的“多”并非与“一”截然对立,“多”的存在往往推动着人们对“一”的意义作出更深的理解,强化着人们对“一”的渴求,也为“一”的实现注入更多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今天,继续中国梦的“圆梦”之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真抓实干是梦圆的途径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人民的期待需要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需要地方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济宁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部力量凝聚到落实“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挥毫泼墨,浓墨重彩,为民族复兴圆梦中国书写着孔孟之邦的新传奇。
提振精气神,聚合正能量。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总结表彰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深化“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动员大会、重点工作抓落实求突破动员大会,这“三部曲”从思想到行动、从目标到责任、从工作到机制,迅速拉开了“落实年、突破年”的架势,一个立说立行抓落实、全力全速求突破的局面在全市迅速形成。围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主题,充分体现“落实年、突破年”主基调,更加突出“三个反对、三个倡导”总要求,深入解放思想,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提振精气神。通过大讨论,各级干部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克服“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始终保持抓落实的韧劲。弃官气、接地气、增底气,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在基层一线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建功立业。
心系群众接地气,服务发展促跨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向全党发出转变作风、改进党风的动员令。济宁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条,制定出台了市委十一条实施办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心系群众接地气、服务发展促跨越”为主题,扎实开展作风建设,进一步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纳入制度化轨道,把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规定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领导干部带头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按照简约简朴原则安排会务活动,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拓展深化“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全面实行“干部联系农户”制度,用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到每名干部都有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联系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实现直接化、常态化。市县领导干部带头落实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做到联系群众一户不少、驻村时间一天不差、公开接访一次不缺、公开电话一个不漏。认真实施“落实年”、“突破年”各项活动,求实务实、真抓实干,杜绝了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浮在面上、不接地气等不良现象。
抓落实求突破,跨越发展“济宁梦”。立足济宁市情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的重点工作划分成16条工作线,建立分线作战体制,实施集中攻坚会战。按照“分线作战”要求,由市级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向全市亮明态度、作出承诺。全市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任务更加具体、责任更加明确。通过实施“落实年、突破年”,进一步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在重要事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上。以“五城同创”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举全市之力把孔孟之乡打造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同时,通过实施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家庭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全省的位次持续前移。
满眼尽看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2013年的春天,因为中国梦变得飞扬热烈,因为中国梦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如何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850万济宁人民用语言和行动给出了答案———实干、实干、再实干!
(作者系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