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22日上午8点,曲阜孔庙大成殿前,随着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宣布“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接力曲阜站开始传递”,熊熊燃烧的圣火在霏霏细雨中开始了在东方圣城曲阜的“和谐之旅”。
曲阜是奥运圣火在山东传递的第三站,21日圣火已在帆船之都青岛、革命老区临沂完成传递。
共有100名火炬手参加曲阜的圣火传递活动。第一棒火炬手是孔子的第74代孙、曲阜市文物局文博讲解员孔鹏,最后一棒火炬手是在四川抗震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宫治华。另外,还有3名外籍人士参加曲阜的火炬传递活动。
据了解,火炬在大成殿点燃后,将从明故城仰圣门(万仞宫墙)出发,经过神道路,折转向东,沿静轩东路传递,一路经过距今3000年的鲁国故城遗址,距今四五千年的寿丘、少昊陵,最终到达孔子列国行青铜群雕。路线全长5.1公里,传递活动约1小时40分钟。
北京奥运圣火在曲阜传递 新华社发
曲阜:“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曲阜是奥运圣火在山东传递的第三站。作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似乎一直享受着圣贤先哲文化的润泽。漫步在曲阜的大街小巷,可以发现到处散发着文化的芳香,让每一个读书人油然产生回到了精神家园之感。
曲阜的商铺匾牌不似其他地方花花绿绿,而是一色的黑底金字,透着一股沉稳内敛之气。店铺门口多挂楹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我子游艺者此其时也”;“道在箪瓢端自足,心间天地本来宽”……这些楹联有的刻在红木、楷木、仿檀木的条板上,有的刻在花岗岩上,行草隶篆样样皆备。据介绍,曲阜明故城内有250多家店铺有此等楹联,曲阜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楹联第一城”。
受圣人之风的熏陶,曲阜百姓重教尚学。苏东坡曾有诗赞曰:“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这座沉静质朴的小城有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校等近10所大中专院校,也拥有曲阜一中、曲阜实验小学等百余所中小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70%以上。曲阜市的中小学都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每天早上的晨诵时间,校园里但闻书声琅琅,使人如聆雅乐。据介绍,曲阜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能背诵论语的部分篇章。
有道是“斯文在兹”,曲阜百姓读书之风浓厚。记者在曲阜的新华书店看到,约300平方米的营业厅内,图书品类丰富,还专辟了孔子图书专柜,几十位读者流连此间,正安静地选书。据介绍,曲阜百姓的人均购书款在山东名列前茅。走在曲阜街头,与民众聊天,大多谦恭好礼,俨然有谦谦君子之风,很多人在谈话中还会不时引经据典,“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等圣人之言不时闪现。对孔庙、孔府和孔林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他们也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在曲阜,记者有一种深刻的体认:孔子一直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参与我们的谈话,成为我们的一种性格,也规范了我们的道德行为。
“大哉孔子”,诚如斯言。
“奥运火炬照亮的是整个孔氏家族的荣耀”
——孔子后裔激情话奥运
7月22日,第一棒火炬手孔鹏(前左)在大成殿前接过火炬。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山东省曲阜市传递。 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22日早8点,奥运圣火开始在曲阜传递,担任曲阜大成殿前火炬展示和第一棒火炬传递任务的是孔子后裔、33岁的孔鹏。
孔鹏是孔子的第74代孙,辈分为“繁”字辈,谱名为“孔繁鹏”。“今天由我完成大成殿前的火炬展示,并跑曲阜站的第一棒,是我一生中非常大的荣耀,我将终生难忘。”刚刚跑完火炬接力的孔鹏对记者说。
孔鹏是曲阜市文物局的文博讲解员,“我的任务是向世界展示孔子,很多人到曲阜,是怀着朝圣的心态来的,我要通过我的讲解,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孔子,了解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孔鹏说。
为了做好孔子文化的介绍者,孔鹏常年坚持研读儒家经典文献,了解曲阜人文掌故、风土人情,熟悉景点建筑、碑刻、书法艺术,不断丰富学识,增广见闻。10年来,孔鹏讲解近2万人次,先后为江泽民、李长春、李瑞环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他还接待过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罗马尼亚参议长沃克罗尤等外国政要。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大成殿是孔庙的代表性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展示奥运圣火,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奥运精神倡扬的是和平、友爱,孔子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等等,两者有很多相契相合之处。”孔鹏说。
[NextPage]
作为孔氏后人,孔鹏深感担任奥运火炬手的荣幸,“今天,我代表的是孔氏家族,‘祥云’在大成殿前点燃,照亮的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孔鹏说。
孔氏家族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经过漫长的2500多年、83代的繁衍生息,孔子后裔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族群,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逾300万人。在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有趣的是,不少的孔子后裔在繁衍中加入了回、苗、水、彝、瑶、白、景颇、东乡、藏、满、保安、土家、朝鲜等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等不同的宗教。
“孔氏家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者组成的大家庭,奥运大家庭也是如此,虽然种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但是大家共处同一个世界,都有同一个梦想,就是彼此尊重、相互友爱,一起分享奥运带给我们的快乐。”孔鹏这样说。
汤灿:希望彰显人文奥运的理念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奥运会是中国期盼了百年的一个梦想,如今终于要在北京举办了,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光荣的。而我作为一名歌唱演员,能成为火炬手,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荣耀。”在曲阜参加奥运圣火传递的歌手汤灿说。
汤灿是中国东方歌舞团青年独唱演员,刚刚在雅典成功举办了名为“光荣与梦想”的演唱会,对这个奥运会诞生地,她说,雅典的街道特别古朴,海水是湛蓝的,天空是淡蓝的,仿佛整个人都要融化在那种蓝里。最让人震撼的是雅典的人文古迹,雅典卫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古老历史的印迹深深地刻在那些高大的石柱上,那些遗迹既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也是那个伟大文明的见证,让人为它的古朴感到震惊。
领略了希腊风情的汤灿22日又来到了孔子故里曲阜参加奥运圣火的传递,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而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几天之内,在两种古老文明中游走,汤灿显得非常兴奋:“孔子的和谐思想和奥运所提倡的和平理念一脉相传,我希望,奥运火炬在曲阜的传递,能够彰显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让和谐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张兴臣: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奥运火炬手张兴臣是山东济宁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在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他主动请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受困群众,他说:“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
张兴臣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其实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是身为一名消防民警,除消防任务外,每天都要帮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唯有像参加体育竞技的运动员那样,不断树立新目标,千百次地重复练习,才能无愧于警徽,无愧于人民。”
“5·12”汶川大地震后,张兴臣受命带队千里驰援四川,在这场营救生命的特殊战斗中,他带领支队参战官兵完成疏散营救被困群众、进村入户搜救、帮助灾民解决困难、维护灾区稳定等任务,先后营救疏散群众2700余人。
谈起救灾时的表现,张兴臣说,这多亏自己平时爱好锻炼,有个好底子。连续几年,他都在山东省内岗位练兵比武的3000米长跑中获得同年龄段第一名。“争取奖牌和参与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健康的身体胜于一切。”他说,“在家门口传递火炬,可以唤起更多国人强身健体的意识。”
“曲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能在圣城传递圣火,特别是代表广大消防官兵,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举起奥运火炬的那一刻,是我生命中最重大、最有意义的时刻。”
曲阜:充满活力的旅游城市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博大厚重的儒家文化、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使曲阜成为千古圣城。而22日上午在这里点燃的奥运火炬,把这座古城与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
近年来,曲阜在文化传承中越来越光彩夺目,厚重的文化资源散射出动人的魅力,使这座古老的小城成为海内外游客无限神往的胜地。曲阜先后兴建了孔子六艺城、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杏坛剧场等人文景点,开发了石门山、九仙山、尼山、九龙山等自然景区,恢复建设了曲阜明故城墙。每年9月,这里都会迎来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联合国孔子教育奖颁奖、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盛大的文化节开幕式,隆重的祭孔大典,为圣地古城增添了神韵。
孔子家乡修学旅游、杏坛圣梦、六艺乐舞及盛大的开城仪式表演、鲁国古乐、经典诵读,给中外游客带来美的享受。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孔府菜,让中外游客赞不绝口;《论语》系列、文物复仿制品等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商品,使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具古城特殊印记、又可以装载进游客背包的就是曲阜三宝了:碑帖、楷雕、尼山砚。曲阜是我国碑帖的重要产地之一,碑帖种类1000多种,以孔庙汉魏北朝碑刻为主,其中汉代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北魏张猛碑、贾使君碑等碑帖最为著名。楷雕以楷木为质,相传楷树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从南方植入孔林,繁衍至今,数量很多。楷木雕刻在曲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尼山砚因取材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砚石,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是鲁砚的著名品种。
如今,曲阜已被国家命名为首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曲阜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是典雅的,也是大气的。走进曲阜,随时随地都可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她所溶入的现代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动感活力。
#p#副标题#e#圣火自远方来,曲阜不亦乐乎!
曲阜的每一块砖,都在诉说历史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王海鹰、郭倩)从古希腊雅典点燃的奥运圣火,穿越了2700多年的历史,22日来到了同样拥有古老历史的曲阜市。
曲阜,这座在世界和中国文明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她曾是神农故都、黄帝生地、少昊之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孔子故里,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圣地之一。千百年来,人们怀着对孔子的崇敬,绵绵不断地来到这座圣城,徜徉,追忆,抚摩,感受着儒家文化的沧桑历史和圣哲芬芳。
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曲阜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据史书记载,中国远古时代最具影响的三皇五帝就有炎帝、黄帝、少昊、舜帝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踪迹。
公元前551年,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圣人诞生于此,这就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品格特性;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具有极高地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NextPage]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曲阜留下了极为丰富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曲阜拥有各类文物古迹300多处,其中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现存历代古建筑1300多间,古墓葬10万余座,古树2万株,古代碑刻5000余块,各类馆藏文物达10万多件。
曲阜,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孔”。孔庙,也叫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其规制之高、面积之大、时间之久远、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建筑史上被称为“孤例”。
孔府,也叫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官衙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代子孙的专用墓地,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生长着10万多株奇树名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在曲阜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一株株苍劲有力的松柏,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建筑,无不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
张兴臣: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 王海鹰、郭倩)奥运火炬手张兴臣是山东济宁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在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他主动请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受困群众,他说:“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
张兴臣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其实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是身为一名消防民警,除消防任务外,每天都要帮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唯有像参加体育竞技的运动员那样,不断树立新目标,千百次地重复练习,才能无愧于警徽,无愧于人民。”
“5·12”汶川大地震后,张兴臣受命带队千里驰援四川,在这场营救生命的特殊战斗中,他带领支队参战官兵完成疏散营救被困群众、进村入户搜救、帮助灾民解决困难、维护灾区稳定等任务,先后营救疏散群众2700余人。
谈起救灾时的表现,张兴臣说,这多亏自己平时爱好锻炼,有个好底子。连续几年,他都在山东省内岗位练兵比武的3000米长跑中获得同年龄段第一名。“争取奖牌和参与运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健康的身体胜于一切。”他说,“在家门口传递火炬,可以唤起更多国人强身健体的意识。”
“曲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能在圣城传递圣火,特别是代表广大消防官兵,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举起奥运火炬的那一刻,是我生命中最重大、最有意义的时刻。”
曲阜:充满活力的旅游城市
新华社山东曲阜7月22日电(记者 王海鹰、郭倩)博大厚重的儒家文化、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使曲阜成为千古圣城。而22日上午在这里点燃的奥运火炬,把这座古城与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
近年来,曲阜在文化传承中越来越光彩夺目,厚重的文化资源散射出动人的魅力,使这座古老的小城成为海内外游客无限神往的胜地。曲阜先后兴建了孔子六艺城、孔子研究院、论语碑苑、杏坛剧场等人文景点,开发了石门山、九仙山、尼山、九龙山等自然景区,恢复建设了曲阜明故城墙。每年9月,这里都会迎来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联合国孔子教育奖颁奖、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盛大的文化节开幕式,隆重的祭孔大典,为圣地古城增添了神韵。
孔子家乡修学旅游、杏坛圣梦、六艺乐舞及盛大的开城仪式表演、鲁国古乐、经典诵读,给中外游客带来美的享受。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孔府菜,让中外游客赞不绝口;《论语》系列、文物复仿制品等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商品,使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具古城特殊印记、又可以装载进游客背包的就是曲阜三宝了:碑帖、楷雕、尼山砚。曲阜是我国碑帖的重要产地之一,碑帖种类1000多种,以孔庙汉魏北朝碑刻为主,其中汉代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北魏张猛碑、贾使君碑等碑帖最为著名。楷雕以楷木为质,相传楷树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从南方植入孔林,繁衍至今,数量很多。楷木雕刻在曲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尼山砚因取材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砚石,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是鲁砚的著名品种。
如今,曲阜已被国家命名为首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曲阜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是典雅的,也是大气的。走进曲阜,随时随地都可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她所溶入的现代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动感活力。
圣火自远方来,曲阜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