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笔者,曾经也曾想静心研读《易经》,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虽然对“阴阳一体”,“内方外圆”,“无三不成理”等哲理性的语言也能略知一二,但里面大部分文字晦涩难懂,最终还是因为自己古文底子不够深厚,阅读功力不逮,半途而废,从此,笔者只得把《易经》束之高阁……
想不到今天在南京一个小区的读经会上,竟然有老师让四岁的孩子诵读《易经》,最小的孩子还只有两岁半,确实令人大呼“雷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易经》成年人尚且知难而退,连孔子都自称“五十以学易”,何况才牙牙学语的三四岁的幼童呢?至于说这样的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吗?更何况老师不讲解,孩子更难以理解,不理解的东西即使让他们熟读成诵,又有多少能在脑海里留下痕迹,更不用说要求它日后“发酵”——“童年的记忆往往对后来有重要的影响,往往长大以后突然被唤醒,而经典往往又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只怕是又要落入“理想很丰满,现实挺骨感”的窠臼。试问,你在幼时读了那么多浅显易懂的唐诗,到成年时还记得几首?
如果老师和家长“寓教于乐”可能还会让他们爱上学习,可这种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背诵法恐怕只能让孩子害怕学习吧。在幼儿园教识字和做算术都被人批评是“小学化”,那么让更小的儿童读《易经》是不是拔苗助长呢?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