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一代人,非著名运动员最后点燃“铜”瓣火炬塔,声若灿烂。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4点,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如期与中国观众“相约”,中国观众更想知道此次伦敦奥运开幕式是否能够媲美北京奥运开幕式,显然没有北京奥运开幕式那样的“无与伦比”。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以讲述历史的叙事口吻完成了传统到现代的穿越,在其无比辉煌的工业革命时期却相当笔墨展示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不幸以及沉思,其中对两次世界大战罹难的人们表示了悼念,“007”詹姆斯邦德与女王穿梭至现场的一幕让人感叹女王也可以这样“疯狂”,其背后更是体现亲民的作风。
在历史呈现的过程中,伦敦并未采取北京的豪华与大气,而是一种亲民的线性叙述手法,北京的切入点是从世界认知的汉字﹑书法﹑山水画﹑击缶等几个点来带动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北京的做法或许偏爱传统,而伦敦的做法却彰显该国历史的整体延续性,切入点更加细致有传统的英国绅士、蒸汽机、风笛、莎士比亚的戏剧……还有现代气息的电影《哈利波特》、电影《007》﹑动画《101狗》、伦敦交响乐团﹑《烈火战车》、甜心妹妹系列歌舞等现代元素的现场演绎。伦敦奥运开幕式对于历史延续性的继承体现在选取的点,它留个所有志愿者谢幕的机会,它让失聪儿童唱响英国国歌,它让憨豆先生一展琴技,它让平民成为延续该国历史的这些点,它让英国1959年国产迷你汽车恶搞天气预报,影视剧台词和画面映衬现场歌舞场景别具一格,伦敦在现代性的表现上较北京奥运开幕式更为淋漓尽致。
对于工业革命的反思,当孩子们没有绿地可玩耍时,却只能望着七个大大正在冒烟的烟囱时,一旁的人们已经向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幸与战争脱帽寄托沉思,这体现英国人或者西方人的自省,对历史的自省。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讲述:西方普世主义者的幻想和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是否会不可避免和无法改变地导致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如果普世主义使帝国主义合法化,那么相对主义是否会使压制合法化?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再次是肯定与否定兼而有之。文化是相对的,道德是绝对的。此言意在说明西方文化界也在反思其历史过程中文化扩张的弊端,这也正好印证此次伦敦奥运开幕式中关于工业革命历史的沉思,英国人在全球视野的奥运开幕式上自省其辉煌历史下的另一片阴影,实属难得。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跪让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奖。翻阅西方各国人们自省的谚语,笔者发现西班牙人常言:“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苏联人说:“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德国人说:“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英国人说:“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由此观之,自省对于英国人乃至西方人而言是一个做人的品质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品格。
原生态的草坪场地,是英国人对自然的向往也是自然对他们的馈赠,返璞归真的儿童情节也是人类对历史的深思。西方人为何如此重视自省,这或许与之信仰的宗教有关,英国所在的新教亦是基督教的分支,也自然强调忏悔与赎罪,其次现实的历史教训确实让英国人记忆深刻,两次世界大战将该国从世界霸主的地位赶了下去,一味的杀伐与掠夺终究是文明冲突的缩影,不可能成为大英帝国强盛不衰的理由。赎罪的宗教心理与历史的沉痛教训使得英国人乃至西方人认识文明的多元性,自省人类的认知以及行为。而英国人在此次奥运会选择脱帽致敬的方式自省那段不堪的殖民工业革命历史并不比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那一跪,那一跪,这一脱帽,丝毫不逊色。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传播方式的革新,前者是“录播”,后者是“直播”,后者及时的让全球观众目睹英国人绅士的品格以及自省的能力。
当运动员入场,笔者发现一个小细节,就是运动员走完场后,把所在国旗帜插在场上“田野”的高地,旗帜环绕在高地小山岗的周围别有雅致,这也是英国人的得意之笔,向各国运动员致敬也是致敬运动员的所在国致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携手其他著名运动员托着国际奥委会会旗缓缓入场;再观北京奥运开幕式,千人太极,方块汉字,舞蹈书画,意在表现中国人的大气磅礴与正气凛然,所以正就回避了缺憾。因此罗格给予的“无与伦比”四个大字亦是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另一番“孤独”,缺憾亦是一种美,所以维纳斯的断臂是西方人残缺美丽的体现,有遗憾方有沉思,有沉思方有自省,而这种不一样的“自省”历史观和亲民的叙事手法亦是伦敦奥运最大精彩之处。
奖牌有“色”,而体育有“情”,此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所呈现的自省与亲民也将为此届奥运会注入超越“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念多一份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关注比赛过程的快乐胜于“奖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