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网站上的爬树课程介绍照片
7月22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说:厦大准备开设爬树课,已经在本部后山寻找场地。您没看错!是!爬树!课!!!(户外体育部给学生提供爬树课,这门课程将教会你:如何安全地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给你这样的厦大,惊喜不断!
虽然厦门大学微博协会粉丝数只有2000多,但这微博发出后被转发了2000多次,评论也有500多次,成为网上热议话题。绝大多数网友热烈支持,说有创意,很多网友直呼,很想上这门课。
“惊叹号先生”:现在就缺这种实用又有趣的课!
雪色浪漫123456:厦大不是吓大的,一点也不含糊。
相见相知:欣赏,至少中国还有一所有点个性的大学!这课程比一些混饭吃的课程有用多了!
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有人说,一所名校开这样的课有点哗众取宠。还有人质疑,爬树容易使学生受伤,也容易破坏树木。
昨天下午两点多,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又发布了一条新微博——厦大的课程安排,很多都是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并不是炒作或是盲目模仿。如高尔夫球课已经获得认可。关于开设爬树课,很多人提出异议。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外很多高校都有此课程的经验,体育教学部也会谨慎对待,在器材选备上也会认真安排。课程创新,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并且能学到真正的求生技能。
体育教学部主任说:我压力很大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上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详细了解了厦大的“爬树课”。
林老师一听要采访这个事情,就想挂电话。他说,“网友批评这个课程,我个人感到压力很大。这两天全国各地媒体都来联系,包括央视,基本都拒绝了。这个事情还没有做成,现在不大适合拿出来多说。”
我们向林老师转告,目前网民支持意见居多,很多人希望能了解更多详细情况。林老师几经犹豫,接受了快报记者专访——
为什么开爬树课?
厦门大学今年秋天新学期是打算开设爬树课,不过是尝试性的,先开一至两个班。
爬树课,只是厦大30多门体育课的一种而已,我觉得没必要过分解读。厦门大学体育课一直在创新。7年前,厦门大学开高尔夫球课,当时也有很多非议,网友认为这是贵族运动。但现在7年下来,效果很好,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工作后,当初学习的高尔夫球课还真派上了用场。
厦门大学的体育课有很多类别,除了一般常见传统项目外,还有马拉松课、野外生存课、海岛生存生活课、拓展训练课、橄榄球课、棒球、垒球、龙舟、腰鼓、攀岩等,学生都很喜欢,报名非常踊跃。
厦门大学的校领导对体育很重视,不是重视学生拿了多少奖牌。大学,基本上是一个人系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希望学生能学到一到两门体育运动的技巧,能锻炼身体,也让生活更有乐趣。
我们想到开设爬树课,因为有野外生存、攀岩课的基础,出发点是为了更加丰富学生体育课的类别,并没有别的想法。国外很多学校有爬树课的,不稀奇。
从小学到大学,总是那几种不变的体育运动项目,总会让人觉得有点厌倦,不如让学生多点选择、多点乐趣。
爬树课是怎么上的?
爬树课,并不像网友想的那样,一群人整天在树上爬来爬去。
爬树不是赤手空拳,会适当借助一些器材以保障学生安全。爬树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学生要学会使用安全带、学会使用绳索、接受安全知识的培训,锻炼自己的四肢力量和腰背力量,锻炼自己的柔韧性等。
树也不会很高,大约3米到5米,目前学校正在选择合适的场地。爬树的形式可能有点类似于攀岩运动。
作为一项课程,学校很重视,目前还在尝试阶段,由于国内尚未有开设类似课程的高校,因此从选址到课程设计都得靠体育部的老师们自己慢慢摸索。学校会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爬树课,对学生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灵敏度都是很好的锻炼。这个课程,也能让学生更加接近自然,这是现在大学生缺少的。
小时候我们都爬树,爬树课唤醒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也是个很美好的事。
另外,爬树也是让学生学会些求生的本领,爬树的很多技能也可以用到别的地方,现在自然灾害多,有了这些技能,也能增加逃生的成功概率。
■相关链接
美国康奈尔大学
学生成功爬树就能获得学分
厦门大学说,国外很多学校有爬树课,开设这个课程都颇有经验。那么,国外学校的爬树课是怎么上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户外体育部开设了诸如攀岩、爬树等系列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该校爬树课程有这么一段介绍——“无论您是热带雨林的研究员、树艺家,还是只是有童真,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抓取树枝掏鸟窝的兴奋吧!当你一直想爬上街上的大树,但始终都到不了第一个枝丫,你会怎么想?”
该门课程教授如何使用绳索和特殊的登山装备安全地爬上树,并在树上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只要能成功爬树,就能拿到该门课的学分。
在美国留学的杭州女生小徐说,康奈尔大学爬树课是以小组形式教学的,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爬树知识,比如如何安全地爬树。老师会在学校周围的树林做示范教学,学生可以外出野营,还可以在树上搭建木屋睡觉。学生还要学习怎么在树木之间搭绳子,再用这些绳子在树木之间移动。
除了爬树课,康奈尔大学还有很多运动课程,如单车、爬山、山地单车、洞穴探险、徒步旅行等。
大学“爬树课”为小学教育补课
杨涛
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在这门课上,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7月24日《大河报》)
大学要不要开设“爬树课”,我看不仅需要,而且各种救生和急救的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开设。相对于一些人认为大学开设“爬树课”浪费资源的说法,我倒觉得,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开设“爬树课”,而是为什么“爬树课”到大学才开始得到重视?现在的大学开设“爬树课”不过是为小学、中学的补课而已,且是姗姗来迟的补课。
先来说说要不要开设“爬树课”本身。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公民,公民在社会上,不仅需要谋生的专业与技能,同时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在各种环境下求生和救人的能力。因为社会不是无菌箱、象牙塔,让你只需学习了专业知识就平安无事。进入社会后,也不可能再事事依靠父母与老师,不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都等别人来帮助处理。地震、水灾、火灾,各种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像此次北京突发大雨,就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灾难,不多学几样游泳、爬树等本领,不多了解各种逃生常识,能好好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吗?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爬树课”怎么到大学才开设,甚至还只有一所大学准备开设。事实上,类似“爬树逃生”的各种技能在小学、中学就应当学会,因为从小学起,学生就可能要自己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要学会逃生。在许多国家,学习各种逃生技能和一些应付灾难的常识在中小学校是必修课。譬如,今年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一名校车司机在运送学生途中突发心脏病失去知觉,紧急关头,13岁的学生杰里米将汽车停靠到路边,又和同学一起以挤压胸腔的方式救活司机。这主要得益于他们日常开展的各种训练。如果换成一群中国小学生,恐怕只会吓得哭成一团。
我们的中小学都被各种文化课给占了,学生没有上过逃生课,只能到了大学再补课。这是一种学习过程的颠倒,也是一种高考指挥棒的结果。
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确实有些“亡羊补牢”之嫌,但补比不补好,至少让大学生向合格的社会人迈进了一步。不过,我更希望好好改革一下中小学教育,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公民教育、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