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3月16日电(林浩)“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刚劲有为”,一间宽敞的教室里,40名老挝青年官员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述中华文化知识。这是记者16日在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看到的一幕。
这批老挝青年官员3月6日抵达中国,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研修学习,在此期间他们将学习汉语拼音、中国概况及文化、中国功夫、中国—东盟贸易及中国三农问题等知识,还将到北海、钦州等地考察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并赴北京参访。
“他们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对中国民俗和礼仪的学习兴致特别高。”中国—东盟礼仪形象大使大赛执委会主席潘玲告诉记者。潘玲也是广西礼仪文化协会的会长,10多天来她一直在为老挝青年官员们上“中国礼仪习俗”课程,介绍中国的传统习俗和官方、民间的交往礼节。她说:“进入政务场合着装上怎么穿、语言如何表达、举行动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是老挝官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老挝是典型的佛教国家,见面的时候用合十礼较多,我建议他们在正式场合也可改用握手的方法。”
研修班成员韦宋修此前曾学过中文,此次在班上从事翻译工作。他说,中国和老挝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苗族在老挝是个大族,与中国的苗族基本相同;以老挝国花占芭花命名的民歌《占巴花》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在曲韵上非常相似。韦宋修还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颇感兴趣,他觉得中国用30多年时间取得一些国家300多年的发展成果很不可思议,非常值得老挝借鉴。
苏坤鹏是老挝青年干部研修班的领队,参加此次培训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10天来这个小伙子已经爱上了中国伙食,除了到官方安排的食堂就餐外,他还常常坐车到很远的地方品尝广西的特色米粉。他告诉记者,老挝是个农业国家 ,农业生产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此次来中国想好好学学中国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回国后帮助老挝发展农业。此外他还想学好中文,帮助中国在老挝的投资者更好地解决问题。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泽介绍,1961年中国与老挝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2年5月,中国启动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项目”,至今已派遣七批共72名志愿者赴老挝服务。在此期间,广西青年与老挝青年的交流合作也稳固发展,目前已经有239名老挝青年官员到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学习,与广西青年建立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