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15年主题为“消费与安全”。回顾2011:“地沟油”“瘦肉精”“锦湖轮胎”“奥的斯电梯”等安全事件,以各种方式不断侵袭着我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防不胜防!更令人无奈的是,问题产品的生产销售已然从过去的无证经营的小摊小贩演变为知名大企业、大商家。公众不知道吃什么安全,到哪里买东西可以放心,“安全”成了公众心理最大的缺失。在今年的“3·15”,谁来保护我们的“消费安全”?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问题事件”
五招教你巧辨“地沟油”
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若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无色;看沉淀物,地沟油有杂质。
二闻。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苏泊尔也亮了!官网检测报告显示锰超标
央视《焦点访谈》2月16日曾报道,黑龙江省五金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锰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近四倍,可能导致帕金森病。苏泊尔随即于17日发布《致消费者的信》,大谈“锰析出量”,并未谈及产品“锰含量”是否合规。
随后,苏泊尔22日又在其官网发布《再致消费者的信》,在回应中表示,“其生产的不锈钢锅具,使用的都是符合当时有效的国家相关标准的不锈钢材质,不存在锰含量超标的情况。”
苏泊尔官网发布45份检测报告,自证清白。中新网财经频道发现,其中《锰析出量合格检测报告(一)》显示,其一款样品的化学成分中,锰含量达7.92%,超过了2%的标准。
麦当劳深陷“粉红肉渣门”
美国麦当劳日前宣布,在美国停止使用一种被称为“粉红肉渣”的原料来制作汉堡肉饼。
据悉,这种“粉红肉渣”通常是将人们不大喜欢吃的牛头、牛蹄、牛尾等部位,绞成肉渣出售,一般多被卖去当猫粮、狗粮。在英国,由“粉红肉渣”制成的食物,是不允许被人类食用的。
麦当劳方面称“中国的各类牛肉汉堡中都使用100%的纯牛肉,并且从未使用过牛肉渣”。
不过,对麦当劳的此番声明,一些网友明确表示“不相信”:麦当劳在对食品安全有着严格要求的美国都尚且使用了“粉红肉渣”,他们在中国会更自觉执行要求更高、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另外,对于记者追问“麦当劳的牛肉汉堡为何要变成粉碎状?美国方面已停止使用的粉红肉渣是否能称为‘纯牛肉’”,麦当劳中国方面有关负责人避而不答,仅仅表示“公司除了声明之外的内容不做任何回应”。这也不能不让人心生怀疑。
网民热议:如何保护我们的“消费安全”?
网友三小白: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去网上团购,不会货不对板;幸福就是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听到的不是天花乱坠的广告围攻,而是能够消费得明明白白;幸福就是去餐馆吃饭时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买猪肉时不用担心买到注水肉、去超市买个鱿鱼丝不用担心还含有甲醛……消费安全跟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经营企业的违法成本,一旦对老百姓造成了危害,就应遭到法律的严惩、绝不手软!
网友涛声依旧:生活在当今社会,放眼望去,食品琳琅满目,但是又有多少你是吃的安心的呢?食品安全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工商部门应加大专项检查,并对流通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加强督查,只有有效监督才能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网友卖女孩的小火柴:消费者要积极参与到保障消费安全的行动中来,要形成对不法经营企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相关部门除了要保护好举报人外,最好制定一些奖励标准,对于举报者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以奖励的方式督促全民参与消费安全保障。如果每个市民都能积极参与打假、监督,那么消费环境也会好很多。
网友大漠孤鹰:报纸电视这些媒体要把坑害消费者的商家曝曝光,大家都不去那儿买东西,这才能让商家害怕,才能维护更多消费者的权益。除了曝光典型的案例,还可以在电视上、报刊上定期对产品质量抽检,并将结果进行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或者实行举报有奖,让大家积极监督。
网友薇薇花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消费者认为,对于那些微小的鸡毛小利,不必过于计较,对其他消费者主张权利不仅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殊不知,每一个消费者在主张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为他人获得公平的交易环境作出了贡献。现代消费者不仅应当关心自身的利益,也应当关心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和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网友晨曦阳光:近年来,由于法律法规不配套;一些行政部门或行业监管部门履职不力或不作为;某些消费领域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存在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某些维权程序烦琐、复杂,与之配套的规定欠缺,甚至没有程序中规定的衔接部门,以致连维权程序都无法走完;或者由于维权成本过高,造成“消费者有理却输官司”的现象和“调解无力”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期待能赋予消费者协会更多职能,为消费者维权打开一条不再艰难的通路。
网友溜溜家:消费者在受到损害时,会找经营者交涉,或到行政部门申诉,或者上法院打官司,但这个过程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消费者往往觉得不值得。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政府建立鼓励投诉的政策,尽快出台最低赔偿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