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陈光标透露,在旁听今年全国两会时,将建议人民币改版,在人民币上印《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名篇名言,使人们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耳濡目染地学习。他称自己已做过实验,在人民币上印这些名言不会挤。 (2月9日《 中国广播网》)
人民币上印孔子名言,似乎是个挺有创意的点子,我们天天接触人民币,自然就能够天天接受孔子的教导,也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至少还能“三省吾身”,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这真值得实施吗?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是要承继,是要学习,但学习的途径很多,不必在人民币上做文章,而且道德的提升,也不是靠诵读几句孔子名言就能够实现的。说实在的,现在的中小学语文书上就有孔子名言,在学校里也学习“道德经”,平时语文老师也会有意识的教学生经典,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扶起倒地的老人仍然成为一个很纠结的社会性问题。
不是说人民币上就不能印孔子名言,如果得到公众的认可也未尝不可,但以为印在人民币上就能够使人们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显然是太天真了。请问有多少人会拿着人民币读孔子名言?即便是要读,恐怕也不敢拿着人民币当众读吗?这究竟是在读名言,还是在炫富?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小偷惦记上了。而小偷偷钱,恐怕不会因为人民币上有孔子名言而不会去偷。其实,陈光标先生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卫生问题。人民币在流通的过程中会产生太多的细菌,人民在使用之后往往会赶快洗手。对于人民币,我们的做法是,要么赶紧放好,要么是将其存在银行里,而不会当众拿出来,像看书一样,读几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要学习经典,人民币显然不是好载体。在我看来,现在的人民币版本挺好的。我们都接受了,看一眼就知道是多少钱了,换了反而不习惯,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人民币上学习什么,更不会想着拿着人民币背孔子名言。假如真的实现了陈光标的建议,可能真的会出现当众拿着人民币背孔子名言,那就是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穿越了。那陈光标可真是功德无量了,要不,这里先祝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