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以“活熊取胆”为原料的归真堂药业是否能够合法合理的上市?在一片网络反对潮中,中国中药协会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2月6日,中国中药协会给一些主要媒体发出沟通函,函件称,“中国中药产业珍稀动物药用资源养殖状况早已摆脱10年前‘铁马甲、插管引流’等技术落后时期”,“事实上,不规范养熊场都已被政府明令禁止,也同样被中医药及从业人士所反对”。
函件称,“受西方利益集团资助的、由英国人创办的亚洲动物基金会,假借动物保护名义,长期从事反对我国黑熊养殖及名贵中药企业的宣传”,其目的就是“胁迫我国取缔养熊业,以限制熊胆粉入药、削弱中药竞争力、为西方利益集团垄断中国肝胆用药市场谋取更大利益”。
“我们现在不接受电话采访。因为我们不能确认你的身份。”2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而面对中药协会抛出的“西方利益集团”论,亚洲动物基金外事部总监张小海2月6日则回应称, 亚洲动物基金绝大多数捐款都是小额捐款,以去年的数据为例,94%的捐款来自个人捐款,几乎没有大额的来自机构的捐款。
技术之争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中药材历来由三大部分组成,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许多在民间和医院流传很广的一些品种,有的简直就是用动物命名的。比如乌鸡白凤丸、至宝丹、云南白药(000538)等等,这里边无不含有一些珍稀的药用动物资源。目前中国黑熊养殖状况早已摆脱10年前“铁马甲、插管引流”等技术落后时期。“不规范养熊场都已被政府明令禁止,也同样被中医药及从业人士所反对。”
“熊胆在中医临床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支持归真堂的人士表示,在我国中药产业中,使用熊胆粉的中药达123个品种,由183个制药企业生产以保障市场供应。“像冠心病、肺炎、肝炎、胆囊炎、高热、五官科以及外科使用熊胆的品种都非常多,还有16个藏药品种也用熊胆,基本囊括了目前藏药中的精品。”
该人士指出,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熊胆粉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肝胆等疑难、危重病症方面比在中国畅销的治疗肝胆方面的西药更有独特疗效。这个产业目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关键是要加强管控,杜绝虐熊现象。
资料显示,1993年,原林业部专门下发关于清理整顿 “养熊场”的通知,取缔不符合法规、熊来源违法,或者对熊有虐待的驯养厂。1995年,国家召开办公会,要求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限期整改,1997年发布黑熊养殖管理规定,对建立黑熊养殖场的管理、条件、圈养、繁殖等方面做出规定。1999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野生动物饲养厂的管理条件,2004年国家林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中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熊资源管理,对于养熊做了具体的规定,“应该说我们国家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方面法制还是比较全的”。
房书亭则表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20年前活熊取胆的图片发到网络上,蒙蔽了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甚至文体界明星。其实先进的无痛引流技术早已在全国推广,没有这个技术根本不允许养熊”,“我到熊厂看过,熊在取胆前要消毒,取胆时吃着喜欢吃的东西如蜂蜜等,一根小管子往外流着胆汁,不到10秒钟就结束了,绝对看不出痛苦的迹象。”
不过,亚洲动物基金并不认同以上观点。
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称,东方传统医学使用脱氧熊胆酸已有3000年历史,而熊是唯一能大量产生胆酸的哺乳动物。但研究表明,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这一点也得到了许多当代中医药师的认同。
2008年初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冯奕斌及其同事就开始进行熊胆的中草药替代品研究。冯奕斌将黄柏、黄连和黄芩三种中药同熊胆及熊胆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做了比较,发现这三种中药抑制肝癌细胞增生和扩散的功效都比熊胆理想。
张小海对记者表示,以归真堂的产品为例,仅仅3g熊胆粉被包装在50cm见方的盒子里,包装得很豪华,“大部分的熊胆 消费 都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而这些礼品消费都是建立在黑熊的痛苦之上的”。
他还指出,无管引流熊胆汁为目前唯一合法的取胆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摒弃了之前铁马甲和插胆汁引管等粗暴方法,但黑熊痛苦并未因此减少,而且由于黑熊伤口不能闭合,并可能导致长期发炎,很多黑熊都成为病熊,活熊取胆的产品由此面临安全隐患。“这是一个残忍且毫无必要的行业。”
利益之辩
事实上,早在去年归真堂首次提出上市而被舆论攻击之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药协会就牵头主办“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会议认为,西方机构是在以动物保护的名义,打击中国中药产业。
记者拿到了去年3月份座谈会的纪录。在这次座谈会上,房书亭就表示,“看到网络上关于活熊取胆视频、文件以后,我感觉有点似曾相识。2008年中国中药协会曾经派三名专家,专程到荷兰参加国际评委物种保护条约协议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会场基本放了这次差不多的照片,甚至狗熊都有惨叫的照片。在不大不小会议上,对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问题。”
中药协会认为,西方组织的目的就是打击中国黑熊药用养殖行业,遏制我国珍稀动物药用资源,肢解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为西方利益集团在中国市场攫取更大利润。
熊胆性寒,在传统中医药中常被用来医治各种疾病,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名目、缓解痉挛和治疗眼疾等疗效。在西药中,熊胆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熊去氧胆酸(UDCA),能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排泄,常被用于治疗胆结石、胆汁性肝硬化和肝癌。西药中的熊去氧胆酸是从肉牛屠宰厂提供的牛胆中提取人工合成的。而中医中使用的熊胆大部分是从养熊场饲养的黑熊身上抽取的。
归真堂公司曾经给记者传来资料,指出“熊去氧胆酸胶囊”是西方一家化学制药厂的产品,在中国市场行销数年,多次排名国内肝胆药品市场第一位。熊胆粉是熊去氧胆酸胶囊在中国市场取得垄断地位的最大绊脚石。
在支持归真堂的一方看来,亚洲动物基金会背后有着西方制药财团的资金支持,他们攻击黑熊养殖,胁迫中国政府取缔黑熊养殖与熊胆粉入药,目的是将名贵中药熊胆粉置于死地,然后轻而易举地占领我国肝胆药物市场。如果熊胆粉原料断货,则中国民族中药制药产业将受到巨大打击。
对于这一点,张小海回应称,以去年的数据为例,亚洲动物基金94%的资金来自个人捐款,其中绝大多数为小额的捐款,“几元几美元的那种”。而剩下6%的捐款,主要来自和渣打 银行等企业活动的资助,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大额的机构捐款。
相关链接:
“活熊取胆”企业归真堂谋求上市再惹众怒
信息时报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0年6月,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谋求上市事宜一经曝光,旋即激起轩然大波。由于归真堂旗下熊胆系列产品原料需从黑熊身上直接提取,即“活熊取胆”,该企业上市遭到环保机构和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
不过,一年半以来,归真堂并没有放弃上市融资计划;证监会刚公布的 IPO 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上,归真堂赫然在列。这一次,关于抵制熊胆企业上市的民意依旧,多家民间机构再次发声,抵制归真堂上市。
民间机构集体反对
本月初,证监会打破陈规,一次性预披露485家拟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据这份名单透露,归真堂计划在 创业板上市 ,保荐机构为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创业板发行监管部表示,该上市申请目前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
此次归真堂上市,再次引发强烈关注。1月3日凌晨,亚洲动物基金会致媒体函件称,将“密切关注这件与黑熊命运息息相关的事态进展”。
中国动物保护记者沙龙发起人张丹也在此间表示,对归真堂再次谋求上市感到“十分震惊”。
她表示,将迅速与相关动物保护组织沟通,利用一切可能的行动,坚决抵制归真堂登陆资本市场。
动物保护组织认为,归真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熊胆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如果在交易所上市,其规模就会变得更大,就会伤害到更多的黑熊。
有网友在微博上张贴了一张黑熊流泪的漫画,并以黑熊的口吻质问:“归真堂你没胆吗?为什么要用我的胆上市!”
“活熊取胆”饱受质疑
归真堂首次被公众知晓其欲借助上市融资扩大规模,是在2010年6月。当时福建省环保厅公布了对归真堂的环评报告书,表明其已通过上市前环保核查程序。该资料显示,当时公布的上市募集项目包括“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和“年存栏黑熊1200头,年繁殖黑熊200头”。归真堂上市计划甫一披露,便遭到了外界的强烈质疑。
由于归真堂熊胆粉的原料来源是直接从黑熊身上提取,即“活熊取胆”,其扩大规模之举饱受非议。尽管归真堂在其官网一再声明“活熊取胆”利用无管引流,无痛且不会影响黑熊健康,但这声明并没得到相关动物保护机构的认同。
2011年初,关于取缔黑熊养殖业的舆论汹涌,当年“两会”前夕,不少组织和个人都表达了阻止归真堂上市、取缔熊胆产业的强烈呼声。其中,包括法学泰斗江平在内的国内10名法学家集体呼吁,我国应当尽快着手制定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
有业内人士表示,熊胆制品产业链长、利润丰厚,熊的寿命一般在50至60年,供取胆的活熊一般也能存活30年左右,因此利润空间很大。对于是否可以用其他中药或人工合成办法取代熊胆,目前还有争议。
虽然归真堂上市申请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能否上市尚不确定,但反对其上市同样缺乏明确法律依据,社会舆论能否产生切实影响,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