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山东省梁山县进行深挖整理,提炼总结,日前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7月25日人民日报)
所谓水浒反腐“十八招”是指除暴安良、威武不屈、抱打不平、伸张正义、倡树正义、勇于抗争、以身作则等18个经典故事,可见梁山县挖掘文化资源用于反腐教育的良苦用心。当地官员通过重温水浒故事,可增强做人的正义感与从政的危机感,其教育警示作用确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不过,提及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参观监所、旁听审判、贪官忏悔等等,在寓教于乐方面,有反腐旅游线路、反腐扑克、反腐游戏等,不仅如此,还有腐败的实物展览,最为令人震撼的莫过于赖昌星的红楼了。要承认这些举措在实施初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随着反腐形势的变化和审丑疲劳,渐趋流于形式。水浒反腐“十八招”会不会步其后尘?
要说警示,最具震慑力的莫过于杀贪官。可以说,每一次轰动全国的巨贪死刑案件惊心动魄,都是一次以案说法、反腐倡廉教育的极好时机。官员们看到新闻后,都认同腐败就是一剂毒药,搞腐败就是饮鸩止渴,就是自毁前程,就是背叛党和人民,自绝于妻儿老小。然而,时过境迁,教训渐行渐远,巨贪判死的心灵震撼早已被金钱美女的诱惑所取代,一些官员对腐败这东西爱恨交加,甚至是身不由己堕入万丈深渊。难道说水浒反腐“十八招”比贪官获死还有威慑力?
大凡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拿放大镜都难找清廉的官员。原因何在?鲍鹏山在“新说水浒”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施恩是黑帮老大,大宋王朝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更大的黑社会,黑社会主要特征是依靠暴力获取非法利益。上上下下,谁都知道真相,谁都参与阴谋!就为了蒋门神的一点贿赂,就为了上官的一点权力意志,奸商的一点钱,贪官的一点权,大家一起就出卖自己的良心,心安理得、伤天害理地做同谋,伤害忠良!大宋的天空,就是这样黑下来的。其实,鲍鹏山的这番解读,道理很简单。贪官污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腐朽没落、公平缺位的制度滋养出来的。当社会更多的崇拜丛林法则,无论是大宋还是大清,就不能不被腐败所染黑,社会的主色调就是弱肉强食、贪官横行的一片黑暗。
笔者非常赞赏鲍鹏山在谈及“新说水浒”时说过的一段话:“要用一个好的制度去保护人们的道德,而不是要人民用个人道德去保护有缺陷的制度。道德教化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人的道德去填平制度的缺陷。”今天社会的文明进步,与水浒时代的封建王朝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当权力岗位出现了“廉政风险”,当贪官在法庭上责怪组织上平时教育和管束不够,当期权腐败和“裸官”狡兔三窟,无后顾之忧,反腐的重点不在文化道德的教化上,而在于启动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制度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
在水浒故事里,当权力异化为暴力,好人也会变成恶人;好官也会变成贪官。今天,“许三多”、姜人杰的落马都是权力脱缰惹的祸,本该受到的掣肘和监督形同虚设。因而,只有全面实施权力公开运行、公布三公支出和官员财产和相关事项公示制度,才能防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遏官员腐败于萌芽之时,才能警醒官员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才能扎起牢固的篱笆,制约权力不会成为脱缰的野马,让官员伸手必被捉,伸手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