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居声称销售的家具是“意大利原产”的国际超级品牌,后经调查发现,该品牌旗下部分家具是在广东东莞贴牌加工生产的,产品涉嫌伪造产地。近日,继工商部门介入调查后,质检总局也要求沪深两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达芬奇家居近两年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调查。
7月13日下午,达芬奇公司召开发布会,公司负责人一再强调生产的意大利家具全是在意大利原装生产的,并向媒体痛陈创业史大打感情牌,却未回答任何记者提问匆匆离场。
达芬奇作品
现在看来,普通百姓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牌——“达芬奇”很可能是“出口转内销”,至少其部分产品被证实是这样,号称原装进口的商品,成本也就是国内普通家具的价位。在洋品牌、原产地等概念的包装运作下,价格竟然翻了几十倍,在中国的富裕家庭登堂入室。
相关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工,但在海外转一圈后以其他国家作为原产地进口销售,这种模式目前在奢侈品行业较为普遍。中国现在成为全世界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在这里夸大、仿制海外高端品牌,这种宣传方法比较容易吸引消费者用高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来购买产品。”“假洋牌”风波,从事件本身看当然是监管层监督不力、企业缺乏诚信、虚假宣传所致。其他奢侈品牌,在中国有无类似运作包装模式?还有多少“假洋牌”没被拆穿,仍然被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鹜?监管部门应该趁此机会,对国内奢侈品行业重新审视,打击虚假宣传行为,清除“假洋牌”,不要让这些假冒商品在中国轻而易举“圈钱”。
更深层的原因,是国人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如果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花高价购买外国产品,还情有可原,但花上超出平均价位十几倍、几十倍的价钱购买,就远不是为追求质量了。先富起来的部分人,把奢侈品作为身份地位象征,把“花得起钱”作为有能力的标志,迫不及待地通过“炫富”标榜“成功”。这种非理性的消费心理,促成了中国成为奢侈品繁荣的沃土。
在用金钱堆砌品位、用价格彰显身份的心理作用下,“不求最好,只求最贵”成为潮流,LV、阿玛尼成为炫富标配,有人在这场拜物的洪流中迷失,哪管它是真是假,只要它“价格连城”。“达芬奇”式奢侈品,就是利用一部分人的这种心理,才在消费者盲目和浮躁的购买行为中有机可乘,赚取高额利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持家的传统在一部分人看来却成了笑话。中国还有多少“达芬奇”式奢侈品,还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地将真金白银塞进“外商”合不拢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