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关注,而作为首场考试的语文,作为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作文,自然也就成了焦点之中的焦点。再加上大家上学时都写过无数次作文,不管语文成绩好坏谁都能评头论足一番,作文题的议论声当然特别多。
公众关注高考,关注作文,针对作文题目各抒己见,这无可厚非。但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口诛笔伐现象比较严重,年年如是,无论命题者设计什么样的题目,都要遭至猛烈的炮轰。譬如倘若作文题目“不闻民生”,有人就会高举起“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大棒狠狠地砸下来;但作文题目若真的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又有人会破口大骂,认为这是歧视农村考生,理由是农村考生接受的信息少,根本无法去写这样的“时新作文”。至于作文题如果过于诗意,过于风花雪月,过于玄妙,那同样不得了,“脱离生活”、“无病呻呤”、“虚无缥缈”等板砖会毫不客气地飞过来。面对这些声音,真不知道那些高考命题者在左右为难之中,会经受怎样的痛苦?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对高考作文题横竖看不顺眼。道理很简单,高考作文只不过是语文试卷上的一道考题而已,它和其它题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任务都是用来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让阅卷者按照统一的标准从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去进行赋分,为高校挑选人才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拔高高考作文的作用,更不应该凭一个作文题目就把整个教育批评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
事实上,熟悉高考语文试卷的人都知道,高考语文试卷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三大板块,命题者完全可以将治国、民生、法律、道德、情感等内容渗透到这些板块的考题当中,作文题只能涉及某一个“点”,很明显,抛开整张试卷单独对作文题指手划脚是不公平的,更是无知的。
所以,高考作文题大家可以讨论,可以批评,可以提出建议,但决不能不加分析,一律棍棒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