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尽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之提法此前已经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被明确,却是意义非凡,因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将会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具体指南。
事实上,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就多次讲道,要努力使低收入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但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等表述却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党和政府及有关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等相关问题呢?
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收入问题,关乎最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而正如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所阐述的:“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其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是中国政府的行政理念。
再者,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位。在此大环境下,国家有能力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众希望增加收入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而目前存在的物价等问题,让民众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大,而不利于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还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存在分配不公等方面的因素,普通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而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不但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
因此,党和政府提出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之治国理念和奋斗目标。这可谓顺乎民意。 总而言之,“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既有利于民众,又有利于国家,可谓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