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晋商文化艺术周”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活动之后,太原市正在打造另一大文化品牌——节庆文化活动品牌。2月9日至3月5日,太原市大规模举办的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两节”文化系列活动对此做出了有益尝试。
太原市新组建的文广新局局长田志捷对记者说:“这样做,就是想向全社会倡导一种新理念,将文化元素融入‘两节’各项活动中去,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增强太原文化魅力。此外,仅仅局限在太原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节庆文化品牌,还需要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一些文化精品吸纳到节日文化活动当中。”
突破节庆活动旧模式
太原市今年“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春节、元宵节文化系列活动迈出了太原市打造节庆文化活动品牌的第一步。
太原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市委宣传部多次研究,最终确定今年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的主题为 “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以文化拜年、文化创新、文化惠民的方式,拉开“两节”文化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两节”文化活动首次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文件,市委、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还多次召开“两节”文化活动的部署会、协调会,并且从市级财政到县级财政今年都加大了对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保障了活动顺利开展。
太原市文广新局社文处郭处长表示,这次节日文化系列活动“突破了以往节庆文化活动旧的模式”,在广泛开展锣鼓、秧歌、背棍、铁棍,舞狮、高跷、旱船等传统民间社会表演的同时,增加了首届排舞大赛新内容,开辟了“梅花版”晋剧《打金枝》大拜年文化惠民新途径,创新了首届舞龙大赛、首届春联大赛等传统文化新模式。
万民众参与
“打造品牌,不仅档次要高,还要让市民能参与进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惠民,真正做到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生活,挖掘文化底蕴,增强文化魅力,将文化大拜年这一全新理念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郭处长说。“梅花版”晋剧《打金枝》的五场公益专场演出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也体现了这样的思路。据太原市委宣传部长张春根介绍,活动原来设计时并没有这个内容,而是由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提出来后,才被列入到这次系列文化活动中的。“能欣赏到六位‘梅花奖’得主同台竞技的经典晋剧,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次活动的档次。”
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在3月1日会见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时说,按照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太原的文化活动已经不是只在政府层面的打打闹闹,而是要让老百姓都能参与进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太原市文广新局社文处一份“两节”统计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太原市十项文化活动和各县(市、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表演队伍达到457支,参演人数达到5.1万人,彩车344辆,花灯悬挂16.8万盏,观众人数达到101.5万人。“从规模和数量等方面均超过了往年。”郭处长说。
吸收全国文化精品
田志捷表示,今年“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春节、元宵节系列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同时也是太原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想办成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节日,成为全国品牌节庆文化活动,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今年的活动还是显得仓促和“表面化”,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上、传承上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把“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文化活动打造成知名全国、影响世界的节庆文化品牌,太原市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作了思考。田志捷表示,一定要坚持请进来,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一些文化精品吸纳到节日文化活动当中,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增强品牌影响力。
此外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议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大赛,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走上节日舞台。”田志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