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自开办以来,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孔子学院影响力的不断扩张,使世界更加深入地思考研究它的意义。本文采编翻译于亚洲时报驻外记者的稿件,深刻并有条理地分析了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的重要地位以及发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分析与建议。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这一机构,值得我们一读。
孔子学院 图据网络
自2004年起,孔子学院与其附属机构孔子学堂登上世界舞台,短时间内引发世界的瞩目。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在世界范围内设立的文化交流机构,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其附属机构孔子课堂,致力于开展在海外中小学的一系列的汉语文化教育工作。
根据中国汉办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所孔子课堂覆盖了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之所以可以在短短13年内实现如此巨大的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据估计,全球汉语学习者的数量已经从3千万激增到了1亿人。
位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前的孔子标准像 图据网络
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创造出许多学习汉语的新机遇,并改进创新了现有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外派出汉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汉语教学材料,以及设立公众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等。如今,孔子学院所提供的汉语学习新机遇,可以满足世界汉语爱好者的需求。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图据网络
然而,孔院的设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引发了一些小争议,人们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其中在教学实用性与组织管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中文系的工作与孔院项目的开展,同时,汉语教育者的职业素质高低与他们在国外工作时间的短时性也是如今要面对的问题。
要改进这个困难的现状,孔子学院研究并得出下列一些解决方法:
加强教学的专业化
中学与大学在面对外国语言教育问题时,常会出现资金与资源短缺的局面。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资源,以实现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教育。
此时,中学与大学就要确保对其工作的支持与补充,而非与其形成竞争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现在专业领域对其专业化的支持,比如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成立的孔子学院中医医学院,在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大学成立的孔子学院文学院,以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这种专业化的实现可以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在本国的孔子学院的专业学院学习,也可以选择去中国的大学留学。孔子学院目前尚未实现这种专业化发展道路,也许是因为其教育目标仍是以中小学为主。但是,其运作原理是相同的,对中小学也可适用。另外,还有一种值得尝试的可能性,就是在职业院校与专科学校设立孔子课堂。
加强交流 和谐发展
设立在中学与大学的孔子学院以其独一无二性为优势,可以与学校共享资源与资金,但这也引发了组织管理上的问题。有些大学在孔院成立之前就设有中文教育与中国文化专业,现在的关键点在于保证这两者之间关系和谐。
例如,如何实现孔院与大学中文系的沟通,如何界定一位即是孔院工作人员又是学校中文老师的身份?此时,就需要我们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明确各项工作的界限,处理好所有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不仅是这样,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诸如对奖学金的设置,教学人员的关税,对汉语爱好者教学与活动任务的开展等问题。
借鉴经验 加强合作
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是世界上最新的语言文化推广组织。其他一些语言推广组织已存在许久,例如在1883年创立的法语联盟,1889年创立的意大利语联盟,以及1934年创立的英国文化委员会。这些组织长期以来积累的语言和文化推广经验,可以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所借鉴。加强与这些语言推广组织的合作,可以在很大方面促进孔院自身的发展。
最终,我们相信,通过一些调整和改进,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将引领汉语与中华文化走向新的和谐高度。
(文章来源:亚洲时报 翻译整理:魏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