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中国网记者7月20日从住建部获悉,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0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当地时间7月17日14点25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0项。
住建部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向记者介绍,在我国50项世界遗产中,有11项自然遗产、4项自然文化双遗产、5项文化景观遗产。其中,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他表示,湖北神农架位于华中地区大巴山脉和武当山之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指出,湖北神农架保留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
“神农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是世界上广泛弓种的园艺物种原生地。此次世界遗产大会上,神农架申报项目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认可和一致通过。”章林伟说。
据悉,自1985年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住建部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主管部门,长期致力于推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及文化景观工作,积极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积极发掘和有效保护世界遗产资源,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管理体系。
此外,中国依托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体系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深化了国际交流。
又讯 7月15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在国际文化遗产舞台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也是在日趋严苛的遗产申报限额制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连续第14年收获佳绩。加上紧随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之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湖北神农架,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0项,稳居世界第二。
成绩的取得,固然得益于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但卓有成效开展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拆除遗产区内体量过大,且与周边岩画、山水景观不相协调的旅游设施主体建筑;对申遗区内居民楼实施降层、整饰屋顶及外墙改造;完成花山岩画河段两岸裸露地带造林绿化;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依法取缔非法采砂场;加强申遗区排污管控和整治……这些“高难度”动作都是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很难独力完成的。广西从自治区到县乡的遗产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工作,依法尽责,不懈努力,为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提供了法律、制度、资金、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申遗工作因此顺利开展。
深入实地调查,埋头刻苦研究;日复一日监测、记录、巡视;运用红外成像、三维扫描等现代技术手段寻求治理岩画岩体病害的办法;完成三期宁明花山岩画岩体修复保护工程,确保开裂岩体的安全稳定;科学编制申遗文本……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长期、严谨的保护工作,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正确解读、被安全保护。
花山岩画所表达的铜鼓崇拜、水神崇拜、青蛙崇拜、犬崇拜等文化内容,在现代左、右江的民俗文化中依然存在;对当地居民来说,花山岩画至今仍是一种神圣的超自然力量,是他们敬畏、崇拜的对象。在当地世居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中,这种对花山岩画的神化与崇拜,有效地保护了岩画、河流、台地和山体,极大便利了申遗工作推进。
政府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文物工作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别是遗产地百姓和文化遗产紧密关联、响应配合,则是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遗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和申遗工作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诚然,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将给遗产及其所在地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许多地方为了申遗不遗余力的重要原因,而数量更多的则是尚未加入世界申遗行列,或是尚未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对它们,有些地方有些时候,还远不能做到像申遗那样保护呵护。
文化遗产无论是否申遗,同样都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对它们的保护都是须臾不可松懈的。
拿出申遗那股子劲儿,政府尽职尽责,文物工作者尽心尽力,民众关联关心,文物事业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不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