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4月3日上午,中国孔子基金会向青岛出版集团赠送孔子像暨孔子书房出版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出版集团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透露,这是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孔子书房,将以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为主,孔子第77代嫡孙女、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孔德懋为“孔子书房”题名,接下来在济南还将有一家孔子书房挂牌。中国孔子基金会在青岛还将开设孔子学堂,推进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王大千认为不是读经、穿汉服就古典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现代化、年轻化,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哲学。
孔子书房 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当天上午,中国孔子基金会向青岛出版集团赠送了孔子像,双方成立的孔子书房也正式揭牌。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介绍,孔子书房以出版普及、研究传统文化的出版物为主,与孔子有关的作品自然也是重点,王大千认为孔子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缔造者和灯塔。
此前,青岛出版集团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2009年合作推出过《孔子》动漫书(全32册),不仅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图书,还将版权输出到了台湾地区,为促进两岸文化交融做出了贡献。2011年底,青岛出版集团又推出了《孔子卡通故事新编》等两种中英文对照精品图书,被指定为孔子学院教材,走进了全世界700多所孔子学院。
王大千告诉记者,当天在青岛成立的孔子书房是国内首家,接下来在济南也将有一家孔子书房挂牌成立。孔子书房是一个出版项目,以“让山东人了解孔子”为主题,出版与孔子生平及其思想有关的书籍。孔子对国人,尤其是对山东人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对他也存在很多误读。曾在《百家讲坛》开讲孔子的鲍鹏山教授就曾说,有人认为孔子推崇的是“愚忠”、“愚孝”,这其实都是误解,《论语》里的“忠”,是“忠于职守”的“忠”,不是“忠心耿耿”的“忠”,我们现在说的“愚忠”,到了荀子才逐渐有,孟子都没有,别说孔子了,三纲五常也根本不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子学堂 亲近国学从书法开始
王大千透露,除了孔子书房,还将在青岛设立孔子学堂,目前正在选点,有可能设在CHINA公社文化艺术酒店内,孔子学堂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既有高端讲座,也会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等进行培训。王大千认为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必须落实、落细、落小。
据他介绍,孔子学堂首先开展的会是书法教育。谈及书法时,他透露为“孔子书房”题名的是孔子第77代嫡孙女、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孔德懋,她也是全国唯一一位终身制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上映时,孔德懋曾题写“永远的孔子”赠送给周润发,周润发接过题词庄重地向她行跪拜礼。
王大千认为,从汉字中可以了解中国人的一些传统文化观念,“方块字不仅承载着方正做人的伦理观念,古人在造字时也融入了对宇宙的认识和对万物的看法”,所以他认为亲近中国文化应该从学写好汉字开始。
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王大千认为书法也是塑造、提升气质和修养的一种有效方式,道家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这两年林曦的喧桐教室之所以在北京能得到众多高收入人群的追捧,愿意一年花一万多元学费去学写字,就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林曦不仅是他们的书法老师,更像是他们的心理医生,只不过这种心理建设,来自对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重新探索。
国学智慧 指导日常生活的哲学
这几年国学热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少儿国学热,除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让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各种私立的国学班和私塾也屡见不鲜,但大家对国学是否“虚热”也始终存在争议。
在王大千看来,让孩子在他们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诵读一些国学经典是好事儿,“图书和文化对人的熏陶是浸润式的,也许孩子在今天不能完全懂得他所背诵的是什么,但随着他的成长,这些文化精华会慢慢发酵、起作用。当然,也不一定要让孩子们死读、硬背,但接触、亲近是可以的。”
近年来一些高校学生穿汉服诵国学,甚至是汉服走秀也不时出现,谈及这种现象时,王大千说:“传统文化一直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在当代社会需求也很大,但是传统文化要现代化、年轻化和生活化,要让人们喜闻乐见,而不能流于学术考据或僵化的教育,也不是读读经、穿穿汉服就是继承传统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智慧应该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哲学,渗透在家庭、职场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设立奖项 关注海内外青年学者
《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也已经出版了多卷,王大千透露,除了出版,接下来还将成立“孔子文库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举办颁奖典礼,面向海内外评选在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广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出版单位、学术名家,“我们尤其着眼于青年学者,毕竟传统文化需要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