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每年一次的祭孔大典,每年一次的成人礼,每周一期的国学大讲堂,让如今很多长春市民对孔子文化园情有独钟。
23日,带着几分瞻仰,记者走进孔子文化园。在大成殿前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笔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千古绝对就深深吸引了记者。在行走中,记者在这里再次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春文庙大成殿
1.9亿元资金重塑历史文化园区
“孔子文化园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据文化园相关负责人王洪源介绍,园内的大成殿古建筑是目前长春市区现存最为古老的四座建筑之一。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以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1924年进行过两次修缮扩建。2002年,又按原貌在原址进行了重建。随着近年来传承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社会对孔子文化园进行第四次维修和扩建的呼声很高。2011年3月21日和5月28日,时任市长崔杰先后两次在这里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孔子文化园恢复建设有关问题,决定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内正式启动建设文化园区,并随后批准1.9亿元建设资金。
有“长春第二文化广场”美誉
扭秧歌、打太极拳、跳现代舞……孔子文化广场位于孔子文化园西部,临近亚泰大街,每天来这里休闲的市民特别多,被很多人称为“长春第二文化广场”。在这里,市民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看到孔子书院、孔子塑像、杏坛广场、牌楼、碑林、假山、荷花池、绿色甬道等。可同时容纳5000人开展活动的广场,每逢节假日或夜幕来临之时,总是挤满了各类人群,成为市民首选之地。
只争朝夕 感受“晨钟暮鼓”
经过此次改扩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魁星楼。据王洪源介绍,魁星楼是园区过去旧有建筑,不幸毁于火灾。现在的魁星楼是依照历史图片资料中的原来模样仿建的,整个楼为三檐结构,高约10米。其中供奉的魁星像就高达5米,当属全国之最。此外,园内还增建了钟、鼓二楼。钟楼上有一口名为“长春和钟”的巨型青铜大钟,而在与之相对的鼓楼上,则藏着一面直径近10米的“木铎祥鼓”。每天6时,附近的居民可以听到“长春和钟”清脆的钟声,而18时,“木铎祥鼓”又会准时而鸣。“晨钟暮鼓的来源是古人的计时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大家的思古幽情,提醒今人珍惜时间,传递一种悠长和谐的气韵。”王洪源说。
游孔子文化园晓天下文庙
据王洪源向记者介绍,这次修复中,他们重新设计建设了大成门,重新设计了东配殿和西配殿,增建了钟楼、鼓楼,重建了棂星门和泮桥,正门及南墙向南移动了6.5米,增加了碑廊、圣泉,新换了大成殿内塑像和室外的孔子行教像,复建了魁星楼,东、西庑和崇圣殿布置了“孔子圣迹图艺术精品展”、“中国科举文化专题展”和“中国文庙历史沿革展”。记者感受到,通过本次修复扩建,不仅还原了这里很多消失的老建筑,同时通过展览的方式,提升了孔子文化园的展示教育内容和文化品位,使游人通过游览这里而了解天下文庙的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