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是否要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中国,在演出中度过新年,曾经是一个让我犹豫的问题。不过,我最终决定来中国看一看。”创建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著名指挥家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在来到中国后感慨不虚此行。
2011年12月31日晚,普列特涅夫携手格鲁吉亚青年女钢琴家卡佳·布妮娅提什维丽,在上海大剧院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富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新年音乐会。2012年新年第一天,他们又联袂参加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古典音乐公益演出。
“在俄罗斯,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的体育运动很发达,现在我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有很多人热爱西方古典音乐,很多年轻人正在勤学苦练,其中一些人希望成为乐手。”普列特涅夫用幽默的口吻讲述中国之行的见闻。
普列特涅夫此行为中国乐迷奉献的“新年大餐”包括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格拉祖诺夫的《四季》以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在遥远的中国,乐团热衷于演奏柴可夫斯基,这让我更加希望将俄罗斯风格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方式介绍给中国。”普列特涅夫说。在他看来,交响乐具有传递希望、关怀人心的作用,可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与之同台的格鲁吉亚青年女钢琴家卡佳更是令中国乐迷为之倾倒。拉赫玛尼诺夫深沉而极富技巧性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她的指尖游刃有余。高潮段落的大力度弹奏,与中国乐队富有层次感的表现珠联璧合,震撼人心。一曲终了,赢得热烈掌声。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卡佳说,尽管对自己而言,中国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国度,但可以从人们的眼神中看到友善而温馨的光芒,这恰恰印证了“音乐无国界”。
其实,在这两位古典音乐人之前,2010年和2011年的新年,世界级指挥大师里卡尔多·穆蒂、库特·马祖尔也相继选择来到上海,与上交合作。
曾四度执棒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意大利人穆蒂,曾对自己前来上海进行首次访华演出提出各种细致的要求,有的近乎苛刻。不过,来到中国后,穆蒂发现从乐队的精神面貌、乐手的水准,乃至演出后勤保障,都超乎他的想象。在排练时,他热衷于和中国乐手交换不同的看法,回到欧洲后,他还主动变成了中国交响乐在西方的“义务宣传员”。
2011年新年来到中国的“贝多芬权威”马祖尔,则通过新年音乐会重温了自己的中国记忆。83岁高龄的他感慨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说,邀请西方古典音乐人来中国过新年,办好中西合璧的新年音乐会,是希望借助古典乐的魅力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提升中国乐手的国际视野,也增进西方音乐人对中国的了解。
人们注意到,此次亮相上海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家普列特涅夫正值创作灵感最丰富的中年,钢琴家卡佳更是年仅25岁,比中国的李云迪、郎朗还要年轻,是不折不扣的“80后”。
“如果借助交响乐和钢琴,中国可以与西方找到文化‘对话’的平台,那么年轻一代是最具沟通潜质的一代。”陈光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