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建设“大水城”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如今,沂河两岸的秀美风光已成为革命老区临沂对外宣传的—张靓丽的名片。“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利”、“大水运”,如今,临沂以—个“以水为魂,水城相依”的“大水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老区的变化令百姓称颂,世人瞩目。
水城建设———
江北秦淮河“魅力展新姿
龙舟比赛、钓鱼大赛、风筝放飞、万人健步行……如今,河流为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场所,河两岸成为独具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和文化带。
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发展前景成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载体。河道治理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6亿多立方拦蓄水,不但在生产、生活方面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商业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当前,城市河流两岸已成为全市土地、房屋升值最快、价格最高的黄金地带。
经过4年多的开发建设,涑河综合治理—期工程已进人最后冲刺阶段,涑河已形成沿河区域集商贸、居住、景观、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体的城市景观带。—度沦为“排污道”的涑河,摇身变成了—条具有水乡风情和旅游功能的“江北秦淮河”,—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标志性的滨水沂蒙新美景。
据了解,目前涑河建城区内12.6公里的道路、景观,以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前来开发建设。先后有近500家投资商来涑河考察洽谈,与43家开发商达成投资意向,有27家开发商签订投资协议,19个开发项目落户涑河,总投资110多亿元。
除了沂河、涑河外,其余河流在治理后也完成了“华丽转身”。青龙河、陷泥河等曾让市民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水沟”,也渐渐恢复了清澈。
运动水城———
赛事竞风流活力新沂蒙
近年来,临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河流资源优势,做足水的文章,先后两次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2009年第十—届全运会火炬传递路线指定在沂河西岸的滨河路上,并在全运会火炬过程中,穿越沂河进行了水上约1600米的火炬传递。
临沂还积极举办各种赛事,充分利用滨河百里健身长廊这—平台,把设施用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滨河万人长跑活动、横渡沂河大奖赛,引进了集竞技性、观赏性与时尚型为—体的水上龙舟赛事,组织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等赛事,让市民尽享滨水活动的乐趣。
此外,今年10月2日至3日,被誉为“史上最具贵族血统和气质运动”的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将在临沂的母亲河~~沂河举行。届时将有来自12个国家的20多名世界顶尖级赛手相聚临沂,
丰富而适宜的水资源是F1摩托艇世锦赛落户临沂的前提。国际摩联F1赛事官员在考察后认为,临沂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从城中穿过,尤其是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以北的水面,位置优越,水域开阔,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塑造出“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人文、自然景观,非常适合比赛。
如今的临沂,以水为魂,运动添彩。群众体育运动让城市活了起来,提升了水城品味,展现了水城魅力,打造了运动水城品牌。
沂河复航———
百年金水道胜景或重现
“沂河复航”,这个字眼从2008年起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人们议论的—个话题。临沂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临沂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提出,要构建至京杭大运河水路通道,发展矿产等大宗物资运输,提升临沂南部的交通需求。
据记载,临沂水运业曾兴盛—时,乾隆年间《郯城县志》记述:“水路由马头沂河舟行九十里达邳州徐塘口人运河。”而通过1948~1952年的整沂工程,沂河通航里程达239公里,其中郯城李家庄以下河道常年通航。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上游多修水库,加上水土流失,沂河于1964年断航。盛极—时的船运合作社也被拆分为临沂、郯城两个船运社,改为从事沂河两岸的摆渡,并逐渐消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临沂市陆路运输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临沂两会上,王振乾等11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沂河恢复通航的建议。而在民间,沂河复航的呼声也很高。
临沂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很多产品需要外运,如本地的黄沙资源,平邑的大理石、义堂的板材、苍山的铁矿石等,—旦沂河复航,这些都可以通过水路向南方输送。而从外地购买的煤炭、钢铁等产品,也可通过水运完成。水运耗能是公路运输的八分之—左右,是铁路的二分之—左右,对于商贸物流大市临沂来说,这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运输费用。
目前,沂河复航工程已被列人了临沂2009年的30个市重点前期项目之—。临沂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沂河复航的问题进行多次实地调研和论证工作,将临沂的内河航运发展列人了鲁南经济带规划。沂河—旦复航,沂河水运将与整个京杭大运河连成—体,成为临沂市连接长三角经济区的—条“黄金水道”。
华丽转身———
昔日沂蒙山今朝大水城
沂河复航只是大水城未来规划蓝图中画龙点睛的—笔,决策者从改善人居环境、搭建发展平台的高度,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构建了“城中有水、水在城中、城水相依、和谐共处”的独特城市风貌。
经过几年的治理,如今的临沂城已是“—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河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滨河湿地也跻身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行列。
河道治理带来了“沂河大通道”的诞生。大通道北起沂水县跋山水库,与省道韩莱公路相接,南至郯城县新村乡鲁苏交界处与310国道相连,全长191公里,纵贯临沂市,途经7个县区30个乡镇(办事处),受益人口200多万人。沂河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条连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苏北经济版块的黄金大通道。
以“大水源”为依托,以“大水网”为骨架,建设“大水利”,发展“大水运”,把临沂建设成为“城乡—体、水路—体、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体”的“大水城”,实现临沂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全国革命老区中的率先发展。
河湖交相辉映、人水和谐共生。2500年的烽烟和沧桑滋养润泽了厚重古朴的沂蒙文化。水安抚着这个城市的浮躁与喧嚣,水铭刻着这个城市的跋涉与顽强,水聆听着这个城市的奋斗与荣光。当临沂市“大水城”规划建设大见成效之时,沂蒙之水必将见证这个城市的发展与辉煌。
沂河风景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