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4日,山东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将济宁市列为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并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纪要提出“规划与产业布局、财税、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培育、建设用地、综合保税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等八项支持措施,并分解到省直有关部门加以推进。8月28日,济宁市召开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作为,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举措突破信息产业,全力全速推进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把济宁打造成全省全国“新硅谷”。会上还印发了《济宁市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热潮。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基础坚实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大势,把信息产业作为牵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特别是抓住美国惠普、甲骨文落户我市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全力放大惠普、甲骨文效应,去年9月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政策,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确定了“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继2013年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项目落户以来,全市信息产业呈现出集群式落户、爆发式增长态势。美国甲骨文项目、投资85亿元的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中科智造项目、投资50亿元的鑫茂科技城、投资30亿元的山东钢联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6亿元的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大唐高鸿项目等44个重大信息产业项目集群式落户,美国英特尔、微软、希捷、德国萨普和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一批国际知名IT企业跟进对接,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20多家国内软件领军企业跟踪入驻。全市信息产业企业由2013年的420家增加到目前的630家,2014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到44.6%,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幅达到203.7%,济宁市荣获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基地,进入中国电子商务经营百强城市,信息产业实现了高端起步,极大提升了济宁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突破口。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意义重大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信息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这种趋势可以说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信息化时代,产业梯度推进和转移的“雁阵模式”被颠覆,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完全可以直接对接高端前沿的新兴产业。从全国范围看,信息产业发达地区,既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有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发达城市,也有像贵阳这样位置较偏、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
突破信息产业对我市稳增长调结构有着重大作用。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各地都深切感受到速度换挡的压力、动能转换的迫切、结构优化的紧要,都在寻找应对下行压力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产业升级的新业态。对济宁这个资源型城市来说,稳增长调结构面临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既要保持较快增速,解决总量不够大、人均占有低的问题;又要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解决产业层次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煤电、煤化工、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效益持续走低,对我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济宁保增长的压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比其他地方都要大得多。实现产业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必须全力突破信息产业,通过加速膨胀信息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快速提升新兴产业总量;通过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让“老树开出新花”,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现有产业存量。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市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责任。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寄予厚望,省委书记姜异康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来济宁调研指导,对我市重大项目亲自协调推动。省委、省政府把我市确定为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并真金白银地出台8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我们必须切实抓住用好难得的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全力全速推进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全省全国信息产业新硅谷,争当全省信息产业发展排头兵。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目标明确
根据《济宁市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行动计划(2015-2018年)》,我市将重点围绕软件产业、智慧城市产业、大数据产业等展开工作,建设千亿信息产业“硅谷”。
建设山东省软件产业基地。以惠普、中兴通讯、甲骨文、软通动力、文思海辉、东华软件等知名企业为依托,加快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内容的软件产业发展,申报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以山东省及周边省市高校为依托,培训软件实训人才,形成山东省及华东地区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支持惠普济宁公司申建国家级软件测试中心,面向山东省及华东地区开展软件测试和工业软件大体检活动,形成软件测试基地。
建设山东省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落实与中兴通讯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智慧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深化与中兴通讯、神州数码、东华软件、中科智造、软通动力的合作,建设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方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扩大智慧社区、市民网、市民卡等应用范围。通过应用市场的扩大,引领智慧城市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吸引合作企业项目落户产业园,形成产业链条,建设山东省智慧城市产业园区。
建设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发挥我市能源大市的优势,积极推进与九次方大数据公司的合作,加快建设征信系统项目,整合能源数据资源,建设集煤炭、电力、石油、光伏、风电等为一体的国家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和安全生产预警大数据服务中心。发挥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作用,建设支撑各个领域的大数据中心。支持软通动力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云平台。逐步形成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应用”产业体系,建设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目标路径清晰
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与引进人才、引进院所、引进平台放到同等位置上,把“京沪广深”作为招商重点区域,加快招大引强步伐。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契机,面向部委和驻京央企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抓住深圳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的机遇,面向华为、中兴、腾讯、创维等IT及高科技企业,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安防协会等科研院所和单位,深交所、平安集团、创投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和信息产业专题招商活动。针对长三角台商众多、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优势,着力开展信息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基金引导。以政府基金为引导,发挥杠杆作用,运用PPP模式,吸引国内外产业资本、金融投资以及相关中介机构集聚济宁,在我市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服务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购、整合发展,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创造条件,推动企业上市。
建设集群。按照以应用市场招引知名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再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重点承接制造业项目。同时,建立产业联盟,带动本地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若干信息产业集群。3至5年形成LED、光通信、光伏三个优势产业集群,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三个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北斗导航、集成电路、机器人四个高端产业集群。
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突破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申报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完善“全光网城市”建设,利用好国家四个一级干线节点汇聚我市的优势,加快城市带宽提升步伐,将带宽出口由目前的接近1TB提升到2TB,尽快在全市形成高稳定、高速率、高智能的光纤传输网络。加快联通、移动、电信、铁塔公司第四代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在全市范围布置4G宽带网络;加快城区无线WIFI建设,实现全城无线WIFI免费上网;推动神州数码在济宁建设“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出台《市民卡管理办法》,打造市民网、市民卡便民服务平台。推进三网融合,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业务承载能力,加强电信宽带网络对IPTV等业务的支撑能力。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扶持60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好的骨干龙头企业。软件产业重点培育惠普、中兴通讯、甲骨文、软通动力、文思海辉、东华软件等龙头企业;物联网产业重点培育圣阳电源、天博、东宏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重点培育润峰、华瀚、中晶新能源等重点企业;LED 产业重点培养冠铨光电、永泰照明、英克莱光电等龙头企业;光通讯产业重点培育英特力、川达线缆等龙头企业;电子商务重点培育中煤工矿、山东钢联、天辰云农场、梁山车网、泡宝网等龙头企业;北斗产业重点培养广安科技、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中心济宁北斗平台、航天正和等龙头企业;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培养元鸿光电、科大鼎新等龙头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培育水泊焊割、诺博泰等龙头企业。
园区建设工程。突出济宁高新区、任城区信息产业核心区地位,重点打造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材料产业园、曲阜物联网产业园、兖州电子元器件产业园、邹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微山光伏产业园、汶上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关联、功能互补、特色突出的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园区。鼓励IT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产业基地集约发展水平。
招商引资工程。全面对接央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下属科研院所及企业来济宁设立分支机构。全面以商招商,放大惠普、中兴、甲骨文、中科智造、中科智慧城市联合体效应,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行业龙头,吸引更多IT企业入驻济宁。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落实市政府《关于鼓励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入驻济宁,完善适宜人才培育发展的政策机制,招引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和金融支撑平台,发挥好云集济宁的各类平台的作用,面向全省提供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发挥好入驻我市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科院计算所、山东科学院济宁分院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任城新引进的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四个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山东省创新设计研究院。金融支撑平台发挥好市政府5亿元信息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来济宁共同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思路,高起点建设一批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孵化器。引导我市符合条件的信息产业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高校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及国家级创新平台。“互联网+”拓展应用工程。出台全市“互联网+”行动意见,大力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依靠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来优化存量,依靠互联网创新应用突破新业态来做大增量。以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积极申报争取更多企业列为全国“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云农场”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提升农资交易、农村物流、农产品交易等线上线下交易能力。发挥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正迅速行动起来,以昂扬向上的风貌、奋勇争先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奋力推进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全省全国“新硅谷”,为加快实现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