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首善之区”建设,孔子故里曲阜坚持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祭孔大典常态化演出等演艺活动,让更多游客了解礼仪祭祀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开设“孔子学堂”,依托彬彬有礼教育学校,让传统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近日,雄伟的鼓楼门前,身着戎装的“武士”缓缓步入城门,一阵浑厚的击鼓声响起,一名身穿华服的舞者在鼓上翩翩起舞,此时响起“吉时已到,击暮鼓”……这一重要的古代传统礼制“暮鼓”仪式,以演艺形式得以在曲阜重现。“真有点儿穿越的感觉。”来自湖南的游客陈晓宇说。
在曲阜,陈晓宇不仅领略到了“三孔”的雄伟大气,更感受到了“孔府过大年”的隆重和讲究。曲阜特别推出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体验活动,做门神、贴春联、孔府祭祖、传统文化展示,“处处彰显礼数礼仪,不单单是热闹,团圆,还能有一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收获呢。”
不仅让中外游客感受传统礼制的魅力,在市民中,更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每个曲阜人的日常行为准则。
为深入推进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曲阜在机关、企业、社区、农村等建立起675所“彬彬有礼教育学校”,依托“孔子学堂”等载体,突出“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和“勤善公和”价值观教育,开展教育培训,并根据各部门单位和村居实际,编排课程表,开展主题活动,建设“善行义举榜”,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目前已基本实现对64万居民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提升了城市品质,促进了曲阜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省推进“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和全国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在曲阜召开;央视国际频道将曲阜作为全球12个直播点之一,向国内外直播连线“孔府过大年”场景,山东卫视播出大型文献纪录片《孔府档案》;央视《朝闻天下》对曲阜依托彬彬有礼教育学校,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做法予以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也先后报道“美德游客”评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