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近年来,济宁监狱大力实施特色文化育人工程,形成各部门联动、各方资源汇聚、各项措施对接、各种效能共振的战略化推进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文化育人”工程抢占先机。2009年,济宁监狱就把“文化育人”上升到战略高度,联合孔子研究院开展了“学儒家经典,育道德新人”共建活动,以儒家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化服刑人员,提高教育服刑人员崇德尚法、明耻正心、感恩赎罪、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突出一区一主题、一舍一特色,积极营造浓厚的监区文化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改造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使服刑人员的改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机制,做好入监教育、矫治教育、出监教育三个阶段的有机衔接。制定完善了符合新收特点、满足新收需求的入监教育制度规范、入监教育考核体系。开展甄别评估、心理测试工作,对服刑人员进行角色转化教育和服刑意识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监规纪律教育,加强服刑生活指导、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安全生产和岗位技能培训等,为服刑人员分配后的管控和教育奠定基础。开展个别化教育,从服刑人员的个体调查和制订矫治方案,到实施和过程管理,再到执行评估,初步形成覆盖服刑人员改造全过程的个别化矫治工作体系。创新监狱教育机制,形成教育改造四级教学网络,构建教育改造工作新体系,做好出监教育及刑释前创业指导、就业帮扶工作,帮助服刑人员刑释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三、注重延伸,形成部门协同、狱地联动的教育新模式,构建“大教育”格局。近年来,济宁监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育改造内涵,邀请专家学者到监狱开办讲座,进行帮教,指导文化育人工作;成立服刑人员家庭学校,充分发挥好服刑人员家庭的帮教作用;动员刑释就业典型到监狱帮教;积极与社会有关组织团体开展合作共建活动; 着力构建重新犯罪社会预防和控制体系,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开展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巩固教育改造成果。将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纳入社会成人教育体系,服刑人员技能培训纳入社会再就业培训轨道,列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培训网络,服刑人员教育培训更加符合社会标准和需求。
近三年来,济宁监狱先后举办各类帮教活动80余场次,帮教服刑人员8000余人次,签订帮教协议6000余份,解决服刑人员思想问题1720余件次,化解婚姻家庭问题475件次,解决失学、就医、贫困等问题千余件次,有力促进了服刑人员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