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第十八次千年古县专家会议鉴定,孟子故里邹城市被命名为“全国千年古县”。“千年古县”是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民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重点文化走出去战略项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在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由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宣传片在全球进行重点保护和宣传工作。目前,山东省有10个县被命名,邹城是孔孟之乡济宁市范围内唯一被命名的古城。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名浩如烟海。其古老地名历史之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甲骨文中记载的地名,有的仍在沿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县地名达800多个,古村镇地名5000多个,大的山川古地名1000多个,还有很多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几十种语言的地名。这些地名承载着所指代地理实体的文化信息,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对地名文化价值缺乏认识和保护措施,古老地名随着社会变革不断消失,面临失传的危机。因而,抢救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十分重要,十分迫切。
自2004年开始,中国地名研究所在联合国地名组织和民政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著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李学勤、著名文史专家季羡林、文怀沙、任继愈、金开诚、沈苏儒等专家的指导下,成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委员会,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课题。依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工作措施,结合我国国情和地名的特性,对地名文化保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探索。在各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程”对我国甲骨文和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古地名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我国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资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我国地名文化遗产存量评估、鉴定标准体系以及相关理论探索等科研课题。
“孟子故里”邹城市古称邹县,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2000多年的“县”名使用史。邹城地名文化底蕴深厚,是古老地名存量大市。今年以来,该市组织人员就有关名称来历、现存村碑、庙碑、墓碑、路桥碑、家志、族谱及民间工艺、民俗风情、居住及信仰文化、文物古迹等进行深入挖掘,对城区1138条路街巷进行普查拍照,对市域内所有山川、河流、库塘、桥梁、古建筑等进行全面调查。
结果显示,邹城拥有千年以上古镇8个,占62%;千年古村116个,占13%,现存古地名位居全省前列,收集民俗、民艺等地名老故事3000余个,收集整理山川、河流、水库、塘坝、古居、桥梁等名称10万余个,随之建立了古地名保护名录,建立了种类齐全、历史延续完整的古地名档案。
邹城被命名为“全国千年古县”后,将组织地名文化专家编撰《邹城———千年古县·文化志》丛书进行中英文对照编译,由全国三大出版社之一的中国商务出版社向全球出版发行,并向全世界1086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赠送《邹城———千年古县·文化志》中英文对照编译丛书。
图为孟子故里邹城孟庙亚圣殿前举行的加冠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