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火车,走进邹城,在火车站宽阔的广场上,一眼便会看到两座高大的石碑,“孔子诞生圣地”和“孟子诞生圣地”碑。孟子就诞生在邹城凫村,是地道的邹城人。孔子亦曾是邹城人,他生于鲁昌平乡陬邑,这是古邾国始封地,古邾城即邹城,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所治之邑。由此,邹城便被称为“孔孟桑梓之邦,文明发祥之地”。走进邹城,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儒家文化氛围。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邹城是东夷文化的重要活动中心,野店遗址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史前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被称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夏代属徐州之域。西周初年,武王分封诸侯,在这里建立邾国。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邹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不仅诞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中国乃至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巨擎;还有邾国开国名君邾文公;忧国不嫁的巾帼女杰漆女;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楷模孟母;“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刻苦治学,被传为佳话的西汉经学家匡衡;“建安七子”的王粲;魏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唐彬;文武兼备的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魏晋名医王叔和等。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歌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增添了耀眼的一页。
邹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饱经岁月沧桑依然展示着往昔风采的“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有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刻石;有江北最大的地下宫殿“明鲁荒王陵”;还有被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邹城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遗迹,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宝库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走进孟子故里邹城市,就不能不解读孟府和孟庙。
孟府,亦称“亚圣府”,是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据相关资料介绍,孟府现占地60余亩,前后七进院落,共有楼、堂、阁、室100多间。孟府以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孟庙呈长方形,院落五进,殿宇64间,占地653亩,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其规模仅次于孔庙,是国内稀有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代表作品。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红墙碧瓦,雕梁画栋,重檐飞角,气势雄伟。殿四周挺立着二十六根八棱石柱,柱雕飞龙、牡丹,梁绘山水、花卉,处处描金涂丹,五彩纷呈。亚圣孟子塑像端坐大殿正中,仪态大方。这样的富丽堂皇,这样的气派张扬,无不带有孟子生前的影子。孟庙内古桧苍柏虽经数百年风雨,依然苍蔚繁茂,堪称奇观。
孟庙还是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这里石碑林立,珍藏着秦、汉、唐等历代碑碣280块。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元代仿刻峄山李斯刻石,汉新天凤莱子侯碑,唐欧阳询撰写的《苏玉华墓志铭》碑,明董其昌所书《题孟庙古桧》诗碑。有“母教一人”的巨字碑石。“孟母三迁”、“择邻教子”、“断机寓学”的故事家喻户晓,一直到现在,对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孟庙内石碑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和书法研究价值。另外,孟庙内还珍藏着汉代石人、石羊,汉画像石和隋唐石造像。
走进孟府孟庙,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孟府孟庙那厚重的围墙,奇崛的桧柏树。那一座座牌坊,一幢幢石碑,一幅幅汉画像,都写着一个“古”字。那“柏抱槐”、“藤缠银杏”、“桧寓枸杞”的自然景观,又烙上了一个“奇”字。还有孟子那张扬的性格,那流传千古的帛书,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无不透着一个“特”字。古、奇、特,构成了孟府孟庙独有的风格,那种古朴、苍凉的气韵,令人肃然!孟子的浩然之气,似乎直冲胸襟。试问,中国除孔孟两家之外,千年不朽的贵族府第能有几家?
在孟子故里,千百年来,一直口耳相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发人深思,促人奋进。如今,孟母三迁的凫村、庙户营、南关学堂旧址依然,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孟母池犹在。这是一些原汁原味未经雕凿的文化遗迹。穿行期间,仿佛仍能看到孟轲的伟岸身影和他那千年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来到邹城,不能不抚摩一下玲珑剔透的峄山。
峄山就坐落在城南不远处。峄山之灵在于奇,峄山之奇在于石。峄山因石奇而闻名遐迩。
走进山中,但见怪石嶙峋,形态各异。那些石头,大的似丘,小的如房,石多如豆。峄山奇石不仅有灵,而且形神兼备。半山亭处的那块五巧石,从不同方位,能看到五种动物。或像金鱼游水;或像骆驼伏卧;或像玉兔洗脸;或像青蛙远眺;或像乌龟爬行,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还有五华峰上凌空欲飞的探海石、丹丸峰顶风吹欲坠的丹丸石。有被神仙点化过的八卦石,还有日石、月石、鱼石、船石、夫妻石、风烟石……石头虽多,却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这些石头或原始古朴,或质地清纯,或奇巧天成,每一块石头再赋予她一个响亮的名字,说出一段与之相关联的动人故事,峄山石一下子便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山由石成,石垒成洞。著名的有三十六洞天和九个龙洞。洞与洞相互勾连,上下贯通。
峄山险要处当数五华峰,五华峰插天石下有一踞龙洞,又叫“狗爬洞”。洞甚狭窄,仅容一人过,且要爬三爬,晃三晃,拱三拱,钻、滑、卧、纵、靠、挣,使出浑身解数,方能在一片唏嘘声中艰难通过。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于公元前219年东巡齐鲁,率群臣乘羊车“登于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欣然命大书法家、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其废分封、立郡县、一统天下的奇功伟业。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峄山碑。
来到邹城,还应到荒王陵去看一看那些绝世仅有的古董宝贝。
邹城市城东北有座九龙山,龙九山南麓就是鲁荒王陵。鲁王朱檀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他自幼聪明伶俐,深得太祖朱元璋喜爱。15岁就蕃兖州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此时的朱檀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本来前途无量,怎乃他信教求仙,希冀长生不老,结果银积中毒,仅活了19岁,朱元璋视其行为荒唐,谥封“荒王”。
荒王陵规模宏伟,气势非凡,总占地约7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和明楼。
陵在山下,开石凿穴,建有地宫,深26米,墓道长50多米。厚重的石门把地宫和通道分隔开来。墓道内古暗幽幽,凉气森森。
走进荒王陵地宫,从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上,你仍能想象出鲁王昔日的高贵、显赫和奢侈。看那些宝贝,金的有金印、镶金王冠、镶金龙袍;玉的有晶莹的玉带、羊脂白玉环、雕花白玉杯;有“古琴蛇拊评天价,鱼肠宝剑托有灵”的宋代珍品“天风海涛”琴和宋高宗赵构题诗的葵花蛱蝶扇;还有文房四宝和《胡氏春秋》等世人罕见的物品和古籍名篇。林林总总,不下千余件。这些稀世宝贝在其他地方想见都见不到。
在邹城东部山卯里,还有以孔子闻名的颜母山和扳倒井;有文贤教军抗拒官兵的凤凰山和前后十八淌;城边有唐王李世民曾征战的护驾山和唐王湖;还有不远处的泗河、白马河、傅楼河、九里涧……
邹城,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煤炭、花岗石、石灰石为主,煤炭资源尤为丰富,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全国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公司、华能国际邹县发电厂等坐落在邹城。其中花岗石主要品种有邹城红、邹城绿等国内稀有品种。并有磁铁、黄金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待开发。昔日静谧的小小古城开始喧嚣热闹起来,闪亮的乌金,在地下沉睡了千百年,现在终于醒了,煤浪滚滚,从地下涌流而出,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自天南地北,操着各种口音的建设者,在这座小城里交流、碰撞、融合,使小城人气旺了,变得更加热闹,更加年轻。
邹东,百亩枣林,百里飘香。香城一带,万亩山楂,万亩桑林,迎风摇曳。看庄的大片樱桃,石墙的万亩核桃,尉成风景。柳下邑成片成片的猪牙皂,成为奇景。皂角是名贵药材,有开窍、怯痰、杀虫、怯风之功效。早在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称柳下邑为“牙皂之乡”。过去人穷,兄弟们分家,只要能分到几棵皂角树,也就等于有了生活来源,其他房产还在其次。据说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就生活在这里。前、后瓦屋的香椿芽,“头茬金,二茬银,三茬也养人”。渐兴萝卜、沙河头的西瓜,又大又甜。还有灰埠大枣、城前板栗、矬草峪的葡萄和昌平山的冰糖石榴。邹城盛产的好东西数不盛数。
每逢过年过节,邹城的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跑高跷、扭秧歌、耍龙灯。山头的花鼓戏,唱腔婉转优美,装男扮女,千姿百态,极具艺术魅力。平阳寺正月十五玩社火,那才叫好看,表演者从头到脚绑满花筋药捻子,全身转动起来,火花闪烁,星光四射,火人火虎,光影交织,惊心动魄!还有邹城独有的阴阳板舞,舞蹈起来古拙朴实,庄重肃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虔诚和敬畏。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峄山古会。这一天,人们从四邻八乡齐集峄山,有求神拜佛的,有许愿还愿的,有买卖物件的,有说书唱戏、玩杂耍的,更多的是看热闹的。文武六艺、三教九流等各种身份的人漫山遍野,十分壮观。
邹城的小吃,更是让人垂涎欲滴。炒山栗子、烤地瓜、炸臭豆腐干、烤羊肉串……。最具本土风味的是炒笨鸡和摊菜煎饼。街上不远处就有一家川味面条馆,“邹城川味面条”已成品牌,在省内、国内随时随地都有邹城人挂牌开张。
入夜,邹城市华灯初照,五彩斑斓。百货大楼、万家乐超市、国际饭店、择邻山庄、钻石钱柜、动感地带、上岛咖啡、康益养生、在水一方……灯火通明,别有情趣。
走邹城,看风土,观人情,和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心灵的碰撞,用虔诚的心态去研读“孟子故里”,让灵魂尽情地接受圣人圣地文化与智慧的滋生调养。
邹城,这座开放的小城,魅力的小城,留给人无尽的追思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