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展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临沂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临沂市文化局日前对各县区、有关单位上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整理,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审查论证后,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大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富有典型性及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研究核定,将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临沂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分为3大类9项,民间美术类为罗庄区申报的《手指书法》,民间音乐类为郯城县申报的《姐儿妞》和《郯城唢呐曲》,民间舞蹈类为郯城县申报的《双旱船》,民间文学类的为郯城县申报的《 东海孝妇传说》,费县申报的《颜真卿系列传说》,沂水县申报的《纪王崮传说》、《齐长城传说》、《孟母传说》。
据了解,2007年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入选《郯马五大调》等3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临沂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