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后临沂市曾因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一度成为制约临沂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临沂市与环境污染展开了持久的攻坚战,并在“创模”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的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阵痛——污染问题曾成瓶颈
受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在临沂这片基于脱贫脱困的土地上,不可避免地甚至更加沉重地承担过经济亟待发展和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两难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纺织、能源等主要工业的发展壮大带来的污染问题不断加重;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又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90年代中期,造纸、酿酒均为临沂工业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每个县区都有麦草制浆造纸企业,酿酒企业一度曾是县区的骨干企业。造纸废水、酿酒废水,加之后来出现的数量众多的小废塑、小淀粉等污染项目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增加,使河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九五”末期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沂沭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一度到了20%以下,临沂的主要河流几乎不同程度地被污染。特别是在省辖淮河流域的8个考核断面中,临沂一个市就占7个,均为出境断面,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鲁苏边界污染纠纷,国家和省高度关注。
除此之外,数年前,临沂城区低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天数一度高达全年总天数的50%以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进入新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提升——革命老区“创模”之路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之时,临沂市充分认识到发展的关键在环境,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的焦点在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临沂的新崛起、没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更好改善。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是临沂的必由之路。
面对着严峻的环境局势,临沂市与环境污染展开了持久的攻坚战。特别是2003年以后,临沂市启动全国革命老区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确定了“红色热土、绿色家园”的发展蓝图,响亮提出了争创革命老区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借助“创模”这把利刃,临沂大打了一场环境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升,对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保证作用,为此,临沂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坚持“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
在流域综合治理上,临沂市以全市9个国控河流断面、7个省控河流断面、16个县区责任断面为重点,建立流域环境监管网络,加强干流和支流环境整治。
为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临沂市大力实施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为让市民“呼吸清新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下生产生活”,临沂市全面加强了电力、钢铁、焦化、建材、化工等废气高排放行业的污染治理,对城区周边区域的板材加工等企业实施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城市燃气、集中供热和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环境噪声等综合治理……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整治,临沂市一步步踏上了环保生态的道路。
成果——碧水蓝天美如画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19.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7%,市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96%,2007年底,全市COD排放总量相比2005年削减6.4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7.52%,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33.8%和83.6%,2007年临沂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天……
通过几年来的环境攻坚战,临沂市的环境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市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沂河保持地表水三类水质,沭河保持地表水四类水质,为维护淮河流域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滨河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城市景观带;多条城区内河清波荡漾,各具特色。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进了临沂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两年来,临沂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16%以上的增长速度。临沂市已经营造出了“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楼美”的新形象,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国家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的《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全国617个参与“城考”的城市中,有6个城市公众环境满意率大于90%,临沂市便位列其中。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荣誉,2006年12月,临沂市“创模”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今年9月4日、5日,又顺利通过了省环保局的核查验收,省环保局将上报国家环保部,环保部将依据程序正式对临沂市进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和授牌。临沂市将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的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滨河美景迷住张大爷
最爱到河边放风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沂的环境?和现在可是大不一样。”
谈到临沂市的环境,六十岁的张大爷颇有感触。张大爷40年前参加工作时,临沂已经开始兴建一些工业企业,但是当时数量不多,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
“改革开放后,临沂市工业企业开始迅速发展。滚滚黑烟开始从越来越多的烟囱中冒出来,发黑的污水也越来越多地排进了河流。”
张大爷回忆说,特别是到了90年代,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印象中能见到的蓝天越来越少,天空多数是灰蒙蒙的,河水的颜色也越来越黑,这时候环保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出临沂市的环境在逐年变好,特别是这几年,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张大爷说,久违的蓝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河水也逐渐变得清澈起来。
“以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现在思想觉悟都提高了,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和环境相协调才行,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了。”
现在,今年刚刚退休的张大爷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带着一个小马扎到沂河边钓鱼或者放风筝。张大爷笑着说:“面对着碧水蓝天,总觉得心里特别舒畅,相信临沂的天会越来越蓝,水也会越来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