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鲁南工研院立足服务、面向社会,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企业和产业的需要为导向,切实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为济宁市转型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近日,济宁鲁南工研院被批准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是全国首批18个基地之一。
产学研合作是基础。鲁南工研院自成立一年多来,先后与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加中技术创业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国际技术和金融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成立,促进清华科技园启迪(邹城)科技园建设;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济宁中心挂牌;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宁分园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完毕。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专博会新闻发布会,推介了济宁市企业技术需求,近百家企业代表与50家驻京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在天津,济宁市57家企业负责人与天津大学专家、教授达成了合作意向,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格局。截至目前,鲁南工研院共举行产学研合作洽谈会10余场,举办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研修班6场,征集技术难题300余项,发布高校最新成果8200余项。推动浙江大学分别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荣信煤化责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攻关,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技术创新是目标。鲁南工研院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推进,围绕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建设高水平研发分院,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中心等各类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集中突破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对我市经济转型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成立8个行业技术研发分院,15个专业研发机构;申报国家专利43项,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认证2个;共承担各类研发课题19 项,其中“863”、国家支撑计划个1项,6个创新团队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0余个,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各类人才是支撑。鲁南工研院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努力做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引进了15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院士2人。进一步畅通海外人才供需信息渠道,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回国实施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面向海内外集中引进或招聘一批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科研攻关所迫切需要的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资格认证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举办企业高管研修班,增强其现代管理理念及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
全方位服务是保障。鲁南工研院立足职能定位,为每一个创新团队配备“事业保姆”,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配套出台了10项有突破性的政策,实行“一人一策”,依靠“个性化”服务,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团队集群区。不仅如此,工研院还突出“专业化”服务,打造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文献、人才培养、科学仪器、行业检测、创业发展八大专业服务平台,为入住团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产学研合作是基础。鲁南工研院自成立一年多来,先后与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加中技术创业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国际技术和金融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成立,促进清华科技园启迪(邹城)科技园建设;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济宁中心挂牌;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宁分园正在建设;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完毕。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专博会新闻发布会,推介了济宁市企业技术需求,近百家企业代表与50家驻京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在天津,济宁市57家企业负责人与天津大学专家、教授达成了合作意向,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格局。截至目前,鲁南工研院共举行产学研合作洽谈会10余场,举办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研修班6场,征集技术难题300余项,发布高校最新成果8200余项。推动浙江大学分别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荣信煤化责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攻关,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技术创新是目标。鲁南工研院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推进,围绕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建设高水平研发分院,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中心等各类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集中突破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对我市经济转型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成立8个行业技术研发分院,15个专业研发机构;申报国家专利43项,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认证2个;共承担各类研发课题19 项,其中“863”、国家支撑计划个1项,6个创新团队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10余个,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各类人才是支撑。鲁南工研院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努力做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引进了15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院士2人。进一步畅通海外人才供需信息渠道,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回国实施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面向海内外集中引进或招聘一批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科研攻关所迫切需要的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资格认证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举办企业高管研修班,增强其现代管理理念及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
全方位服务是保障。鲁南工研院立足职能定位,为每一个创新团队配备“事业保姆”,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配套出台了10项有突破性的政策,实行“一人一策”,依靠“个性化”服务,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团队集群区。不仅如此,工研院还突出“专业化”服务,打造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文献、人才培养、科学仪器、行业检测、创业发展八大专业服务平台,为入住团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方位、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