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6月9日上午,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在汶上南旺正式举行。当地近千名学生和群众到建筑群遗址考古现场参观,近距离地深入到发掘现场,学习考古学和遗产保护知识。据了解,这是继2008年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开展的第二次公众考古活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旺考古队吴双成主任介绍,此次发掘确定了南岸大堤、石驳者石剥节岸、海漫石与北岸砖石大堤的位置、走向与结构,清理了邢通斗门、木桩挡板痕迹与埽工痕迹,对引汶入运分水口设施进行了清理,考古学家对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航运、引水、分水、蓄水的功能与设施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利用戴村坝截引小汶河水、用分水口与石驳岸形状与结构相结合对来水实现顶冲、分水、南北分流的水工技术成就。对龙王庙古建筑群,特别是最西侧的白大王庙等建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发掘。通过对每组建筑期别的划分,对不同时的建筑布局、结构及其性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汶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成勇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包括参观宣传展板并“与文物亲密接触”,参观河道发掘点、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和大运河科技馆等环节,公众将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有组织、有秩序地参加每—个环节。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共计设置了龙8块宣传展板,分别向公众普及考古学、世界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概念和内容,介绍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的保护工作。
据了解,此次活动从9号正式启动,将持续组织汶上县的各个学校、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等到南旺枢纽遗址考古现场参观。汶上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也欢迎所有对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有兴趣的人到南旺来参加活动,敞开南旺枢纽考古发掘现场大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和南旺枢纽工程的突出价值。
中学生们正在参观出士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