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亦师亦友亦兄的周长行先生向我赠送一份价值非凡沉甸甸的礼物《大浪淘金》。这本深刻厚重堪称鸿篇巨制的大作,是以山东鲁泰集团董事长、鹿洼煤矿掌门人(现已退居二线,正享受创业成功所带来的美好回忆和朋友们的敬重),也是笔者的老兄和朋友张延金为主体和蓝本,进行全景、立体式的描摹叙述形成的,实事求是毫不夸张地说,在报告文学领域和层面应该是非常上档和一流的,与浩如烟海的此类文本相比,无疑更胜一筹,更接近“报告”和“文学”的核心和本质。
大浪淘金,就其书名来说,至少应该有三层含义和表述:一是大浪淘沙始得金;二是时势造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三是文中主人公名字中有一个“金”字。
夜深人静捧读这部作品,真的有与老朋友不期而遇如沐春风把酒言欢酣畅淋漓的惬意、亲切和惊喜。
说这部作品可贵,是因为它与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那些所谓的报告文学,实则是“广告文学”,大相径庭,迥然不同。那些各怀鬼胎的“有偿赞歌”,无非是名利使然利益驱动,其文本的对象一定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刻意修饰拔高的“假大空”“高大全”,无非是一些干巴数字的罗列和所谓事迹的堆砌,那些的应景之作无疑是令人味同嚼蜡不忍卒读的。
而周长行先生的《大浪淘金》则完全摈弃和躲避了此类诟病,正像他在此书的引子中说到的那样,是“张延金和他的创业团队,是张延金的传奇人生,是张延金的辉煌创业,鼓起了我写作的风帆;燃起了我激情的风云岁月”。毫无疑问,他的写作动机、创作冲动,是来自一种高山流水旗鼓相当相互理解彼此默契的知音共鸣。
相遇是缘,缘,妙不可言。周长行在此之前已经有《赵忠祥写真》《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的“规模笔耕”。因了一种惺惺相惜天作之合的《大浪淘金》,无疑是他的“第三次选择”,正像周长行先生真诚告白的那样,“是张延金的坦率、真诚、豪气睿智感动了我,第一次相见,便预付着‘永结同好’的君子情怀。”因此,周长行先生非常信奉“缘分天成”和“命中注定”。所以,周长行先生才有了这样的感叹和领悟,“一个缘字促成了三段佳话,于我的写作又是那么的一脉贯通,其中一些细节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比如我写赵忠祥是《大京九》牵线;写乔羽是赵忠祥牵线;写作张延金是乔羽牵线。假如张延金不委托我邀请乔羽先生为煤矿工人写歌,也许就没有了他与我的一段‘姻缘’”。
更为可贵是周长行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其真实、生动、鲜活的张延金,为了给我们提供一个“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张延金,周长行先生无疑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浪淘金》 与其说是来自张延金的“报告文学”,毋宁说是周长行先生和张延金先生两人珠联璧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成长的“心灵史”。
张延金先生天降大任临危受命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曲折坎坷遭遇艰难困苦也令人唏嘘心酸,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至于张延金先生运作企业的战略、思路、方法,笔者更是感同身受受益匪浅。尤其是张延金先生深深地领悟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更加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确立企业信仰和追求,才是运作企业的最高境界,这不能不说是他最可贵、最高明与众不同之处。
张延金先生不止一次地说道,“运作企业,绝对要瞄准一流,决不能糊糊笼笼将将就就马马虎虎,这样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这该是何等的气魄、胆略和胸怀。这样的理念何止是运作企业,治国安邦何其不是如此呢。这与那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忙于救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山是山,等等等等,我们司空见惯的那些鼠目寸光短期行为低级层面初级阶段相比,无疑有着咫尺天涯天壤之别。
张延金先生是一名矿工,所以,他要为天下的矿工摇旗呐喊,为他们正名,让他们在这个世界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为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追求,矢志不移,忠贞不渝,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也许是好事多磨,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最终一定是“所有的相遇都不会错过; 所有的错过不足为惜”“是你的躲也躲不过;不是你的,再多心计也枉然”。所以,乔羽先生才《为你歌唱》,“你像那太阳、月亮一样,把大千世界的黑夜照的明亮!”所以,才有了乔羽老先生的感叹和发现,“似乎企业家里没有文化大家,殊不知在企业家群体里面,也是藏龙卧虎啊!”所以,乔羽老先生对张延金评价道:“张延金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其文化见解扎实透彻,颇有新意,可圈可点,非同一般。”《论语·述而》 云:“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以,周长行先生透过张延金的为人处世和成功轨迹得出结论说,“如果说张延金在干事创业的岁月里,忘我拼搏,功劳卓著,实现了自己对‘道’‘德’‘仁’的追求,那么在艺术的世界里,张延金慧眼独具,超凡脱俗,构筑了‘游于艺’的心灵空间,堪称中外企业家的一个范例!”
最能体现张延金先生对信仰、文化、精神终极追求的,那就是他对象征着“追求、创造、美善”的“鹿文化”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情感皈依;最能体现他有情有义真汉子的是,尽管自己处于人生低谷事业千难万难,也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慷慨解囊,给客户送上“十万”的救命钱。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绝不是一般世俗平庸之辈所能做到的;更是那些“铁公鸡”“守财奴”“吝啬鬼”、市井小人无法想象望其项背的。这样的举动,纵使“神灵”也会感动。张延金先生“感恩落陵”的感动;客户为他举行的“感恩宴”知恩图报的感动,所有这些感动无不让人情之所至潸然泪下。所以,连地处微山湖鹿洼煤矿那里的蚊子都不咬张延金先生,这该是何种的大恩大德啊!这不正是另一种“感天地,泣鬼神”吗?
张延金先生对文化的热衷热爱还体现在他的“纵横天下”“纵横捭阖”,他在“访日随想录”“访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非洲三国有感”的“访问游记”中,有着非常宝贵的理性、思考、发现。与一般“访问游记”关注风景日常行踪不同的是,张延金先生更把思考关注的触觉视角倾注到对历史、文化、民族性的反省反思对比上来。所以,他内心深处才有了一种难言的矛盾和纠结。
张延金先生对日本文化、日本战后的崛起、非洲历史文化、地理景观的研究真的让某些所谓的专家汗颜,他的学习精神、反刍、反省态度,更加令人肃然起敬。所以,他才有了“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的先烈,还存在我们心中的哪个角落呢?当纪念成为忘却,甚至成为经营时,还能指望他人‘正视历史’吗”的困惑。所以他倡导、呼吁、甚至呐喊“我们也需要跪拜英雄,自己的英雄。而且要用灵魂去跪拜……”
见微知著,睹物思情。张延金先生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对民主的追求和进程的思考;对尼日利亚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划时代象征意义“好望角”的“看见”;对埃及金字塔的神奇感叹,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着颇有说服力的佐证和说明,为我们追根溯源探求真相,起到了一种“风向标”“航标灯”的作用和价值。
面对人类的神奇和奇迹,张延金先生认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已经告诉我们,人类的头脑和双手已经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那些物质和精神领域的伟大进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非常欣慰地认识到“这次非洲之行,不但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更令我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之旅,这对了解我们人类自身以及地球上的同胞所起到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的。”
周长行先生和张延金先生用生命探索跋涉,“共同完成”,写在人生路上激越雄浑的命运交响曲———《大浪淘金》,给我的启示、作用、影响、收益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本文无法面面俱到,也有待以后“复读”“研读”,再从中大浪淘“金”,是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