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之后,另一位和济宁有着极深渊源的医学家便是皇普谧。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不是济宁人,但和济宁有着极深的渊源。《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幼名静,安定朝那人。《中华名医皇甫谧》中写道:皇甫氏是殷商王族微子的后裔,周初封于宋,后避乱到鲁,西汉武帝初,雍州牧皇甫鸾自鲁迁至陕西茂陵,到了西汉明帝永平初年徙居朝那县。
十二卷的《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黄帝内经》《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古﹑中古,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无不留下济宁人的身影。不乏医坛圣匠,更有乡间草医。是济宁乡党开创了医学新纪元。每到一个“坎”上自有济宁人为中华民族的昌盛,为华夏医学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