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作为一位著名的儒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于戎马倥偬中,常吟诗作词,有不少著名的诗篇盛传于世,如在梅岭被围时写下的《梅岭三章》。1943年陈毅过微山湖时,也曾留下两首很有名的诗,并在微山湖一带传为佳话。
1943年12月,这位饮马长江驰骋苏北威名远震的新四军军长,奉命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由于我党在微山湖上开辟了一条秘密交通线,沟通了华中、山东同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交通联系。为顺利到达延安,陈毅风尘仆仆,辗转300多公里,来到鲁南,在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越过津浦铁路封锁线,然后由微湖大队接应,乘小船进入微山湖。
那是一个残月西下的夜晚。月色惨淡,水如笼烟,枪声、狗吠声时断时续。陈毅伫立舟头,一身粗布便衣,宽阔的前额,一双透着睿智的眼睛徜徉于天水之间。湖水茫茫,山色朦胧,桨声咿呀。他时而遥望那嵯峨的峰影,时而凝视这粼粼波光,尔后将目光久久凝聚于那一钩残月。
残月将逝,扁舟悄近……
一首饱含乐观情怀的诗篇便从他那洒脱的胸臆中飞出: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这就是那首《过微山湖》。
夜很深了,陈毅被安排在湖中一个鸭墩上的芦苇棚里休息。吃饭的时候,地方负责同志特意搞来微山湖的特产——一条四鼻孔的鲤鱼。当鱼烧好端上时,陈毅风趣地说:“鱼头对着客人,不礼貌哟!你们这里是孔老夫子的家乡嘛。看来,你们这些八路,是‘土包子’哟!”一席话,引得大家忍不住笑起来。
翌日拂晓,陈毅已起身站立在鸭墩旁。他指着雾气迷茫中的微山岛问身旁的同志:“微山岛上有‘三贤’墓,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身旁的同志说不清楚。陈毅颇有兴致地讲起来。他说殷商微子,春秋宋目夷,西汉张良是历史上三位有名的贤臣。前两位,一个辅佐的是荒淫暴虐的纣王,一个辅佐的是被毛泽东同志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的宋襄公,生不逢时,有志难酬。张良跟随刘邦可谓施展了抱负,功成之后,不做万户侯,却来这里随刘邦起兵的留地当了个小小的留侯,贤而明智。讲到这里,陈毅提高了声音说:“三位贤臣死后同聚一岛,你们这里可是‘人杰地灵’哟!”
陈毅又指着湖西的沛县说:“刘邦是沛县人,在这一带当过亭长。他的大将樊哙、周勃都是沛县人。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那个项羽比不得刘邦,个人英雄主义,脱离群众,最后就难免不落得乌江自刎喽!”
聚扰在陈毅身边的同志无不为军长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而感叹。
这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升起,微山岛的面目变得清晰起来,它如一头昂首欲奔的骆驼,横卧于茫茫碧波中,处在“驼”峰之巅的微子墓,显得庄重肃穆,深沉悠远。
陈毅深情地向那里眺望着,仿佛在追寻古先贤的足迹。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竟遭日寇铁蹄蹂躏,而蒋介石……”讲到这里,他愤然了。继而眉头微锁,口中吟哦有声。警卫员见状,早已将笔墨宣纸捧上。
陈毅接过笔,凝神片刻,又挥毫写下《瞻微子墓》诗一首。
写罢朗声说道:“见先贤不吊有罪哟!”
陈毅过微山湖,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时期,却迸发出闪耀的思想火花,给后人留下极其珍贵的东西。
《人民日报》 〔1991年09月09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