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在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个传说为天上的嵝金峋星宿下凡的仲襄溪。
仲襄溪家贫如洗,经常缺粮少柴。他效法孔子弟子颜回,身居陋巷,衣褴衫褛,一瓢饮一箪食,以读书为乐,青年时便以能写一手好文章名闻乡里。
这年正值京城开考。四年一次的会试,仲襄溪苦读经书,学富五车,即使缺少盘缠也要去参加会试。临行,妻子把他那件破衣衫洗净补好,又为他蒸了几锅高梁窝头,装了满满一口袋,作为千里旅途的饭食。
仲襄溪告别慈母、贤妻,背着一口袋高粱窝头,踏上了赶考的征程。他昼行夜宿,饿了啃个凉窝头,渴了喝一碗山泉水。眼看着口袋里的窝窝头一天天减少,当口袋里还剩下两个窝窝头的那天,他赶到了京城考场。谁知,考期已过,三场已毕。这一晚不要紧,就要再等四年。家中慈母、贤妻还眼巴巴地盼着自己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呢?可自己连考场都没进,还有何面目去风家乡父老、亲朋。这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苦不堪言。仲襄溪想到这些,不由得汕湿衣衫,后来索性守着两个高粱窝窝头失声痛哭起来。悲愤的哭声惊动了闲散的人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问个没完没了。当众人知道他是误考的儒生时,有的为他惋惜,有的陪他落泪。
可巧,这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了解考场选拔人才的情况。乾隆皇帝看到仲襄溪守着两个铁硬的、闪头光的高粱窝窝头痛苦不止。遂动了恻隐之心,这儒生或许是个人才也中知,我何不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于是,乾隆皇帝指着窝窝头对仲襄溪说:“不要哭了,你就以这窝窝头写篇赋吧!”众人狐疑,面面相觑。现成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仲襄溪喜出望外,手握毛笔,凝神静思。他注视着和自己朝夕作伴的窝窝头,浮想联翩,感慨万端往事那堪回首,世态炎凉使他黯然神伤。只见他饱蘸浓墨,运笔如疾风掠地。笔笔含泪,点点沾血,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窝窝赋》一气呵成:
“美哉窝窝兮,天地之所产,人力之所造。内二外八,纤手成就。远望似将军之帽,近看似染靛之泡。似馒头而无底,象烧饼而又高。窝窝头仰面大笑:俺今日那比往朝!运未来暂且藏头,既得时方显荣耀。
忆昔日年丰岁稔,到处里家家富豪。主人翁绝不挂齿,主人婆懒怠做造。寻常与奴婢作伴,乞丐相交。又将俺冷眼观瞧:说俺内虚外实,皮肤粗糙;肚大而黑,尖头少脑。气得俺大嘴咬。还将俺喂鸡喂猫,受不尽无限委屈。俺也有口难道。
忽然间年荒岁饥,风雨不调,价值陡长,声名倍高;足登贵品,面目改了,主人翁回嗔作喜,主人亲手做造。奴仆们个个想我到,我怎能朝夕来了。求我的街头喊叫,离我的光棍抱瓢;寻我的逢门哀告,叫了多少爷爷奶奶,也难见俺的容颜美貌。
非是我卖国弄权,非是我诬捏假造,我真有起死回生的手段,不愧为扶困助急的英豪,胜似那补虚增力的丸散,救苦济命的丹膏。我不到,嗓子里遭了火烧――烧得喉中冒烟,口干舌焦。我不到,任赁他伶牙利齿的英豪,闷坐也感无聊。我不到,那捧腹摇尾的人物,举步也要躬腰。我不到,榆柳遭殃,叶皮去了。我不到,未出闺门的秀女,也顾不得害臊。我不到,人人生法求我,家家乱哭乱嚎。
且慢说今人重我,就是那古人谁不把我当作法定。名称我救驾的将军,其实我本领更高:我不到,大舜、伊尹耕过荒郊。伯夷、叔齐首阳饿殍;我不到,赵武灵王要求卯,伍子胥丹阳吹箫;我不到,梁武帝饿死台城,孔子绝粮,从者愠恼;我不到,朱买臣难挑柴担,吕蒙正忍饥破窑。世上人往往轻我,惹得我时常冷笑:笑的是笑我者两手捧我,轻我者今才知道。得我之人,整日面目不改;失我之人,三日容貌变了。请问知礼君子,论一论谁长谁短、谁低谁高?您连我窝窝头也胜,还充得什么人物,弄得什么腔调。”
仲襄溪的《窝窝赋》借窝窝之口,采用对比手法叙述了窝窝的遭遇,说明了窝窝对人民,尤其对穷人的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然而,仲襄溪明写窝窝,实则抒发了个人不得志的悲愤情怀。
当时,乾隆皇帝读了《窝窝赋》,连声说好。补仲襄溪进士及第,任命为转本御使之职。
仲襄溪误考,却当了皇帝的秘书,全凭一篇《窝窝赋》。仲襄溪这个人和他的那篇《窝窝赋》,在鲁西南一带传为佳话,并称他为“窝窝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