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王杰虽然牺牲40多年,但工兵一连连长每天呼点的第一个名字总是“王杰”,全连官兵齐声答“到”。从百十名血气方刚的精壮汉子胸腔里发出的声音,如声声雷霆,撼人肺腑。
在工兵一连,“王杰”是每一位官兵共同的名字。
40年来,王杰班里一直摆放着王杰的一张床。
这是一张温暖过英雄生命的床,在英雄离开的岁月里,全连官兵始终和它朝夕相处。官兵们说,这是一种敬仰,也是一种纪念。每当紧张工作一天的战友回到房间休息的时候,王杰班班长就将王杰的被子轻轻地打开,让它陪伴着战友一同入眠;每天清晨,当嘹亮的军号声响起的时候,王杰班班长又将被子慢慢地叠上,工工整整地放在床的一端。这个简单而又机械的动作,24任王杰班班长天天如此,日日如是地重复着,像传递王杰精神一样,从来没有间断。
在王杰烈士陈列馆
王杰生前部队也建立了王杰事迹纪念馆,珍藏了王杰在部队的生活图片以及烈士的遗物、日记等。
在英雄献身的地方――邳州市张楼建设了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的王杰烈士陵园。陵园由纪念馆、墓地和炸点三组建筑组成。在纪念馆的展厅,共向观众展示了一百一十八幅图片,十五个展柜,全景式地展现了王杰生前学校生活、军营经历、读书劳动的情景,更有绽放生命火花的日记。实物展览有烈士生前的书籍、日记、生活用品和衣物等。睹物思人,我们似乎在和英雄交谈。静步于展厅之内,仰视那一幅幅历史的珍贵,真希望时光能倒流到四十年前,让我们能走近英雄,听他讲雷锋的故事,翻看他那字秀言切的日记,看他推车担水的身影,和他留影,和他谈笑,和他讨论人生。
与王杰连排长和王杰民兵班班长
烈士的墓地,水泥圆形建筑,一条涌动思念的小道环绕,墓后和两侧,镌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静默于烈士墓前,看巨松擎天,草色滴绿。仿佛有高山屹立,高耸于心绪的时空。炸点为一座凉亭式的建筑,十二根红色的支柱顶托着一段难忘的记忆。一扇石碑,记录着二十三岁的壮丽人生。每年,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和国外友人前来缅怀祭扫。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有近千万人前来凭吊祭扫,四百多本留言簿写满了对英雄的思念和崇敬。王杰烈士陵园成为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这里,一种精神永远光大,一尊形象永远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