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历史名人,一个传奇之地,传说与历史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应,形成了十堰沧浪之地悠远流长、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文化。
一
古均州就是今天丹江口市的前身,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据历史记载,这里在汉代设置武当县,隋朝开始设均州,明清两朝这里设古均州府长达542年,解放后这里设均县,后改为丹江口市。1967年,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均州古城从此长眠在浩渺的人造海洋里。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在汉江中游,有一个人工海洋,清澈的江水下,沉睡着均州古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据《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这“沧浪之水”就是古均州城东门外的汉江至龙山段的称谓。沧浪水流经古均州城弯道处淤积成大沙滩,就是《水经注》记载的“沧浪洲”。沧浪洲至龙山一带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2010年初夏,笔者随同武当文化研究员王永国、原武当古建筑研究所所长张华鹏及丹江口市文体局的几位考古专家,来到了汉江北岸的龙山。王永国指着龙山顶上的文笔塔介绍说:“大禹在这里治理了均州沧浪的水患,这里留下了很多遗迹,这是中国最早的沧浪,沧浪的源头就在这里,就在均州。”
据介绍,大禹治理了汉江的水患,疏通了古代汉江河道,留下了沧浪文化的不朽篇章。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丹江口沧浪地的先民们在大禹治水的地方修建了祭祀大禹的庙宇。如武当山紫霄宫处的禹迹池、禹迹桥、禹迹亭,龙山顶上的禹王庙,丹江口市曾河岸边的禹皇庙等,庙和亭内都供奉有禹王像。
与龙山文笔塔遥遥相对的地方就是丹江口市龙山禹王庙遗址。曾是武当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武当文化研究员张华鹏介绍说:“禹王庙就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修的,它是一个三合院,庙门朝东北方,三合院一共九间房子,加一个门楼,有十间房子。古代叫玉皇阁,到了光绪年间,玉皇阁塌了以后,就建了一个文笔塔,文笔塔就是为了振兴均州地方文化而建的一个塔。”
文笔塔也叫龙山宝塔,它耸立在汉江边的龙山山顶,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禹王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遗址就在龙山山顶距离龙山宝塔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二
离开禹王庙和龙山宝塔,走下龙山,来到汉江边,登上机动船,逆水而上,张华鹏坐在船头吟唱着《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在龙山宝塔和禹王庙不远处,有沧浪亭古遗址。张华鹏说,著名的《孺子歌》发源地就在这沧浪亭下。《孺子歌》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离娄上》还记载了孔子在楚地听到这首歌后便对弟子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孔子在沧浪地听到《孺子歌》的经历,经孟子的记载而流传至今,《孺子歌》也在它的诞生之地武当县(现丹江口市)代代相传,广为传唱。到了宋代,均州人民还修建“沧浪亭”以明志纪念。
张华鹏在现场拿出了他收集来的古均州沧浪亭照片,他介绍说:“这个照片应该是1939年照的,它是真实的沧浪亭的建筑。有五栋房子,包括两个亭子和三幢房子。沧浪亭的正门,有一条蹬步道通往江边。”
张华鹏还回忆说,1953年,他当时13岁,他父亲带他去沧浪亭,就是坐船到沧浪亭下的江边,然后登上蹬步道攀上沧浪亭。当时,沧浪亭建筑保存完整,一个亭子叫沧浪亭,一个亭子叫屏虚亭,中间是一个殿堂,两边住人。
如今,丹江口水库浩渺的江水已经把沧浪亭淹没江中。沧浪亭就在水面下的35米左右。历代文人曾在沧浪亭下的石崖上刻写文字,怀古留念。从沧浪亭下仰望,山边崖壁和岩上碑刻高低排列,错落有致,“沧浪”二字为秦篆石碣,直立于沧浪亭遗址之后,沧浪亭前有“孺子歌处”、“沧浪适情”等石刻摩崖。这些摩崖石刻都已被水淹没。
三
屈原也和古均州沧浪亭有过美丽的情缘。《史记》卷八十四中《楚辞·渔父》篇记载了楚国大夫屈原在汉江河畔听渔父唱“沧浪歌”的故事。当时,屈原流放楚地,浪游江边,面容十分憔悴,身体骨瘦如柴。渔父看见他,就故意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何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人都浊我独清,众人都醉我独醒,因此被楚王流放到这里。渔父听后笑而不答,摇起船橹顺流而去,并唱道:“沧浪之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据考证,孔子在沧浪洲听到的“孺子歌”和屈原在沧浪洲收集到的“渔父歌”,其实就是同一首童谣。
王永国介绍说:“大概是在一千多年前,古均州人民为了纪念孔子和屈原这两位文人先贤,在均州古城东边的东山上修建了沧浪亭。人们登上沧浪亭,凭亭远眺,赏景抒怀,凭吊纪念孔子和屈原,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沧浪文化。”
四
由于“沧浪之地”与大禹、孔子、屈原等这些历史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沧浪之地”就又超出了地域名称的范围,形成了一种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影响的“中国沧浪文化”。中国有6个叫沧浪地的地方,分别是湖北省十堰市“沧浪之水”与“沧浪亭”、湖北省仙桃沧浪水、湖北省阳新沧浪亭、湖南省汉寿县“沧浪地”、山东省枣庄“沧浪渊”、江苏省苏州“沧浪亭”与“沧浪地”。虽说沧浪地分布较多,但是湖北省十堰市沧浪地的传说内容丰富、故事集中、传说载体更具有代表性。
多位专家在研究考证后指出,现湖北省丹江口市的沧浪地是中国沧浪地文化的源头,是国内沧浪地传说的主要源头和发源地之一。这里不仅有武当沧浪洲、均州沧浪、沧浪水、沧浪绿水、沧浪亭、沧浪山、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名,而且有众多文献史籍记载了沧浪地的文化历史和民间传说,历代文人墨客也在汉江河畔留下了沧浪亭的大量诗篇。今天,更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和传承沧浪地文化,王永国、杨立志、陈天裁、张华鹏、陈尚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或撰文立说,或多方考证,或为沧浪文化的传播而奔走呼告,成为沧浪地民间传说的主要传承者。